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明枭 > 明枭第32部分阅读

明枭第32部分阅读

营再留在这里就不合适,大营一定要去登州的!”余风摇摇头,这法子他何尝没有想过,但是,后来的兵马可不会买他的帐,而且就算是他的风字营强行赖着不走,哪怕这风字营全是本乡本土的子弟兵,的那是,对于灵山来说,他们也是实实在在的“客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若是大人身在灵山,那风字营远在登州,大人可有把握能够掌握得住,如臂指使?”

    余风将自己手下那些军官,很是迅速的在自己的脑子中过了一遍。

    现在在风字营中,身处高位的,分为三个派系,一个是赵家村这一系的,他们基本上都是元老出身,忠诚自不用担虞,退一步说,即便是有什么异心,他们的家眷基本上都是在赵家村,自己的眼皮子地下,一有异动,自己立刻就可有知晓。

    还有两个派系,一个是盐丁出身的军官,这些人都是余风在灵山的四乡八里招募而来的,差不多涵盖了灵山的大部分区域的人,这些人,在没有参加盐丁之前,无一不是白身,除了一副好的身体拳脚和勇武的性格以外,他们可有说是光着身子成为余风的手下的,这些人现在能有这样的出身地位,全是拜余风所赐,即便是投靠他人,他们身上风字营的烙印,也是一时半会也洗不掉的,而且这些人,即便是投靠他人,得到的好处,也未必有在风字营得到的好处多,只要脑筋正常,和试图拉拢收买他们的人出的价格不是太离谱,他们也应该不会有异心。

    最后一个,就是薛家岛上这些流离失所的流民出身的军官了,这些人数不多,而且,所处的位置,基本上都是在风字营的基层,能做到百户的都没几个,但是,论起死心塌地起来,这些人是最死心塌地的,余风对于他们来说,可谓是有再生之恩,现在又给了他们这样的出路,别说他们,就是他们听到别人说余风如何如何的坏话,他们也未必答应。这些人,是余风最不用担心的。

    “能够掌握,只要我开支上能保证他们的粮饷,在军中保持自己的权威,这些人,我随时可用,毋庸担心他们!”

    “那大人还忧心什么,不过是辛苦一些,镇守登州就镇守登州,大人将风字营全部拉过去就是了,安排一个临时统制,每月大人去登州大营里转几圈,让那些军士知道他们的将军是谁,他们的粮饷从何而来,或者找些由头,带这些兵马出动一番,这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至于这灵山,大人别忘记了,您还有盐丁,如是盐丁的力量不够,大人还可用招募家丁嘛!这样多的人手,难道还护不得大人的根基?”

    “大善!大善!”余风抚掌轻笑,一边感叹,一边赞许的看了这慕海涛几眼。这慕海涛的主意,倒也是面面俱到,算无遗策了,这样一来,自己的实惠也得到了,让自己为难的烦恼事情,也解决了。

    “不过大人,属下本身就是登州人氏,对于登州那边的情形,可是清楚的紧,不是我说句丧气话,和灵山相比,这登州可谓是一无是处,民生凋敝,百业不举,大人从守备灵山,到镇守登州,似乎?”慕海涛没有说下去,停下不语。

    “似乎有点明升暗降的意思?你是不是想说这个?”余风摆摆手,“就是在这灵山,我又得了朝廷什么好处,一切还不都是自己打拼回来的,这朝廷,给我的无非就是一个名义而已,那登州也是,我又没打算在地方上搜刮什么,富庶贫瘠与我又有什么相干?”

    “只是升了这游击将军,我倒是又可有明目大肆招兵买马了,要不是银钱暂且不够凑手,我灵山拉起了一个风字营,在登州,未必不能拉起来一个登州营来。”余风搓搓手,这个时候,解决了烦恼的事情,他才微微为升官的事情,感到有点兴奋起来,“哪怕是和风字营同样的兵制,到时候,我手里也有近六千人马,大事虽不顶用,但是,若是一般的小事情,确实为难不到我了。”

    能有什么大事呢?慕海涛感到自己的主家,有点杞人忧天了,这登州,在山东一隅,三面环水,无遮无拦,即便有些海盗倭寇什么的,这么多兵马,压也压死了,如今可没有听说海上有什么巨盗。孔有德之流,不知道在哪里亡命,总不会卷土重来吧!

    而在北面,无论是鞑子还是流匪,都绕不过济南一关,有多少祸患,也全被肩膀宽的人抗住了,而且,说的难听一点,就算是鞑子,南下山东,怕是眼光也是济南济宁东昌一带,了不起加上青州兖州,这登莱的穷乡僻壤,怕是请他们来,他们都不会来的。

    慕海涛有时候觉得,自己的这位主家,虽然做了武将,但是,读书人骨子里的那种优柔寡断,还是没有去净,这还不说,好像不管是主家走哪一步,都是有点迫不及待的意思,好像有什么在后面鞭策着他,无论做什么,都是求快求好。

    刚刚开始的时候,他还以为这是自己主家为了迅速的扩张自己的实力,才会这样做,眼下看来,似乎这样的说法也比较牵强,自己主家分明是在为什么事情做着准备。

    “大事!?”慕海涛心里砰然一动,手里头养着数千近万的军兵,主家还说大事不顶用,那这大事,究竟是需要多少人来做的。

    一念之间,慕海涛顿时觉得口干舌燥,心里头说不清楚是什么滋味,惶恐,兴奋,还有紧张,骄傲,庆幸之类的情绪,一下子都如脱缰的野马,全部涌上了他的心头。

    “怎么了?”余风看着脸色脸色变幻的慕海涛,心下微微好笑,自己好不容易找来这个有才学的军师类人物,怎么好像岳不群练紫霞神功一样,脸上一色换一色的,感情,这肚子里弯弯绕绕多的人,对于这门神功都是无师自通?

    “没什么!”慕海涛悚然一惊,意识到自己的失态,急忙掩饰道:“学生突然想到,镇守登州虽然军兵们没有什么大的好处,但是,登州面朝大海,在海的对面,倒是可以有一番作为的。”

    “哦?”余风的兴趣上来了,以他后世那点二吊子的地理水平,他好像记得,登州是山东半岛延伸出去最东边的一部分,在它的对面,应该给就是韩国了,换成现在,应该就是朝鲜了。

    第一卷  第一一五章 未雨绸缪 天机乍现

    [正文]第一一五章 未雨绸缪 天机乍现

    ------------

    这慕海涛是登州人氏,自幼生长在登州,对于当地的驻军,也是有些了解的,那些招募来的战兵,流水一般的营盘,那就不说了,但是,作为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对于当地的卫所兵的行径,有怎么能不知晓呢?

    在登州,是有一个卫所的,在都指挥使司的名册上,这个卫所,叫做威海卫,当然,这都是以前的事情了,现在的这威海卫,已经名存实亡了,不过,慕海涛倒也记得在农闲时节,这些卫所的官兵,一个个不用军官驱策,好像赶集一样,高高兴兴的拿着兵刃出海的情形。而且,半个月不到的时候,这些卫所的兵卒,一个个皆是大包小包的从船上下来,满贼而归。

    等到长大了一些,通晓了世事,他才知道,原来,这些卫所的兵卒,是乘船到海的对面,一处叫做“朝鲜”的地方去剿匪去了,这朝鲜是大明的属国,大明官兵帮他们剿匪,自然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这样的事情,一年一年周而复始的发生,也不见有人说什么不对,那些卫所的官兵上至指挥使,下至普通一兵,全部都把这事情当做理所当然的事情。他自然是到,所谓的剿匪,无非是换个名目,说起来好听一些吧了,这些官兵到异国他乡,能干什么好事,谁都想得到,他们无法无天惯了,到了一个没有王法管辖的地方,还不尽情的劫掠,那才是怪事呢。

    刚才他一下想出了神,余风突然一问,忙乱之间,也找不到什么好的说辞也应对,就把这事情拉扯出来,反正,他觉得,这些卫所兵都能做得出这样的事情,自家的风字营,自然也做得出来,那些化外之民,又不是大明的百姓,就是祸害了,那又如何?大人为银钱烦恼,这等事情做下来,总会有几分补贴吧!

    “你且仔细说说!”

    见到余风感兴趣,慕海涛精神抖擞,将他知晓的这方面的事情,一五一十的道来,末了还补充道:“学生倒是还听说过,不止是威海卫的军兵这样做,在那朝鲜,他们也碰到了其他的大明的官兵,好像是辽东那边的,不知道是复州卫还是金州卫的,不过,大家的目的倒是一致的。”

    “这不是打草谷吗?”余风想了一下,倒是找出一个适合这样行为的词汇来了,“不过,这打草谷一说,可是针对的是两国交兵边境军民的举动,这朝鲜是大明的属国,一贯都是服服帖帖的,这样做,有点不厚道吧!”

    “大人言之有理,前些年,我大明朝廷还出兵帮助朝鲜抗倭来着,这些军兵想必也是被上官怂恿,对于他们来说,有好处就行了,这些蛮夷,抢抢倒是不妨的。他们不懂事,那些将官岂能不懂,这要是有朝鲜的官儿告到了朝廷,可是要吃挂落的!”

    余风记得,被那些高丽棒子在后世吹得神乎其神的“军神”李舜臣,好像就是这明末的人,确切来说,应该说是万历年间的人。那么,慕海涛所言的朝廷出兵,应该就是说的援朝抗倭,大明朝援朝进行的战争了,不过咱泱泱上国,显然没有高丽棒子那近似病态的自尊心,对于朝鲜来说,可能只是国战,在史书上自然是大书特书,但是对于明朝来说,不过是边缘之地,屁大点地方,几个属国互相折腾,对于闹得凶的,自然大明这个老大要出面压一压,所以,这援朝战争,史书记载得语焉不详,倒是在后世给了高丽棒子不少可乘之机,让他们多了不少往自己脸上贴金的机会。

    我们来看看史书记载的资料,当时入侵朝鲜的是丰臣秀吉,玩过太阁系列的都知道,就是那个叫“猴子”的家伙,很不厚道的趁自己老大嗝屁的的机会上位的那家伙,当然他入侵朝鲜,是多少人呢?日方的资料,是五万人,韩国方面的资料,是十二万人,而中方的资料,是七万人,具体多少,咱也不必深究,只要知道当时丰臣秀吉的大军,号称是二十万。我估计连辅兵伙夫全凑近去,也凑不出二十万这个数字来,想一下,当时日本还是战国后期,找块荒地盖个草屋就号称是城,有了城加上几个武士农民就敢自立为一国,那几十上百人就敢攻城的笑话,也就在那一方风水宝地才有可能发生。

    二十万人,渡过朝鲜海峡,那得要多少船只啊!

    好吧,好吧,就算他二十万人呢,那么,我们来看看后世被称之为万历年间援朝战争的转折点---碧蹄馆战役的明军战报。在这之前,光是日本人追着朝鲜人打了,这之后,朝鲜人也能还还手了。

    此役明军斩获日军首级167级,夺获军马45匹,兵器91件,明军阵亡264人,伤49人,损失马匹276匹。

    光看一场战役的战报,未免有点偏颇,我们在看看号称恢复了朝鲜半壁河山的平壤之战又是如何,明军战报,是役,明军报斩首362级,生擒5人,而朝鲜方面的战报是,斩首1647级。

    这都是什么事情啊,在中原大地上,这样级别的战斗,就是一个小山沟里也能打出来,还战役,还大捷,我勒了个去的,不是我诋毁明军的战力,实在是这,真的没有什么好吹嘘的。

    当然,这些史实,余风未必知晓,但是,从慕海涛的话中,他还是听出来了,朝鲜,此时就是一个十足十的软桃子,谁都能上去捏一捏,就连朝廷的卫所,也把到朝鲜劫掠当做是惯例了,也不知道那位“军神”李舜臣死了没有,不过,就算没死,几百农民一样的卫所兵,也就在朝鲜的土地上乱逛,好像是自家菜园子一样,那朝鲜的军兵是什么样的素质,也可想而知了。

    “如果中原乱起,朝鲜未必不是一个避祸之地?”余风暗忖道:“如果是我尽了全力,仍然不免要倾覆在这历史的大潮中的话,那我何不早早为自己安排一个退路,狡兔尚且三窟,我未雨绸缪,也不是不可!”

    “你把你学塾里的差事,先放下吧,去薛家岛,挑几个信用过的人,最好是登州本地人,给我办以下几件事情!”

    慕海涛肃然听令,能够外派差事,当然比在学塾里教书更好,教书可教不出功名富贵来,尤其是他刚刚想到的那些不敢言之事,更是心神激荡,恨不得立刻就投身在这大业中才好。

    “第一,朝鲜那边,现在是个什么情况,谁主政,谁当权,面对登州的地方官员如何,军兵战力,百姓生计我都要知道,如果有可能的话,你派人亲自走一遭。”

    “第二,登州是有港口的,这港口的具体情况,你要给我查得清清楚楚,平日是都是停靠的哪些船,什么样的船,若是朝廷要船,是个什么章程,你是当地人,这一点不用我教你吧!如果还能找到当初去过朝鲜的老兵,不妨用起来,到时候,当个向导什么的,也是好的!”

    慕海涛连连点头,余风的意思,他清楚的很,此刻,他正为自家大人从善如流高兴,也为自己的建议得到了重视感到激动,自己不过随口一提,没想到,大人如此重视。

    “这事情,派那些操刀弄枪的家伙去查,未必有你心细,但是这事先不弄个清楚明白,冒冒失失的就动手,倒时候是很容易出岔子的,你挑的这些人,身手不一定要很好,但是一定要机灵,要忠诚!人手就先以百人为限吧,这些人,你先带着,练一练,就放出去用吧!开支用度,规矩体制,你回去后拟个章程出来!”

    “愿为大人耳目!”慕海涛单膝跪下,这次,可是行的军中礼节了,这差事,显然属于密探之类的,和军中的斥候又是不同,虽然他本身对这事情不是很擅长,但是,他有信心,以自己的能力,将余风交代下来的每一件事情,做得漂漂亮亮完完美美。虽然这眼下只是有刺探军情消息这一个职能,但是,谁知道以后会怎么样呢?锦衣卫的威风摆在那里,这个新诞生的机构,简直就是锦衣卫的雏形啊。

    “不过,属下这些人等,还请大人赐下个名目,以示军中区别!”

    “为我耳目,找寻天机,就叫天机吧!”

    也许余风本人此刻并不清楚,仅仅是因为自己要弄清楚一些不能够张扬的信息,脑门子一拍,弄出来的这个机构,会成为日后声势远远胜过大明声名显赫的锦衣卫的一个庞然大物,只不过,这个庞然大物在对外方面的手段,比起对这他这集团内部的手段,更为高超,也是因为如此,倒是成全了慕海涛的一代能臣的名头,其声望风评,一点都不逊色于那些开疆拓土的军事将领。

    -------------------------------------------------------------------------------------------------------

    《第一卷完》

    第一卷  第一一六章 东人西人 火枪火炮

    [正文]第一一六章 东人西人 火枪火炮

    ------------

    九月,草长莺飞。

    云青山将手中的弓箭死死的瞄准前面的一只狐狸,看到它那火红般的身影,仿佛是一朵流动的火焰,在一片青绿色中流动,他屏住呼吸,箭尖随着那团火焰缓缓移动,在那团火焰稍稍停顿的时机,手指一送,随着“咻”一声破空声,一只利矢飞了出去,将那团火焰凝固了下来。

    “云公子好箭法!”他身边的几个身穿猎装的人,大声的喝彩着,随着,一个随从蹿了出去,将那只狐狸取了回来,献在他们几人马前,众人看到,利矢正插在狐狸的脑门正中,看好,这张绝好的狐狸皮毛是保住了,那几人看到如此箭技,一个个更是赞叹不已。

    云青山将手中的长弓,放在马侧,对着大声喝彩的那人笑道:“雕虫小技,不足挂齿!让崔察访叫笑了!”

    一行人说说笑笑,沿着林子,朝前走去,在远处,不断的

    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