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非洲帝国 > 非洲帝国第27部分阅读

非洲帝国第27部分阅读

    这一节,心情也不再激动,在心里组织了一下语言,看了看仍然激动地梗着脖子的廖明宏,用平静地语气问道:“好吧,廖明宏同学,我先问你一个问题。一百个平民与一百个军人打起架来,那一方会赢?”

    李慕菲的语气和蔼,让廖明宏也觉得自己的反应过于激烈,而这个似乎离题甚远的问题又一下子让双方剑拔弩张的气氛化解了一大半,廖明宏缓和了一下身上绷紧的肌肉,大脑开始飞速转起来,他想了一下,答道:“当然是一百个军人会赢。”“没错,这是一个三岁孩童都能答对的问题,军人。经受过最严格地训练,你们精通战争的艺术,没有任何一个职业比你们更有战斗性更有组织纪律性,我说得对吗?”

    “是的,校长!”廖明宏想起了自己的军人身份,情绪也慢慢回复了平静。

    “正因为如此,如果你们军人组成了利益团体,加入了某一个政党。这个政党将比任何平民的政党权力更大,实力更强,而如果所有的军人拉帮结派组成了几个大大小小的派系,那么南非将陷入前所未有的可怕境地,这个问题上我不需要多说。在黄埔军校开设的中国兵法课上你一定学过李雪夜袭蔡州的战例吧。那你也一定记得唐朝是如何衰落地吧,因为唐朝的教训。军人干政已是后世的大忌。”

    听到这里,廖明宏顿时一副恍然大悟的神情。

    “这一点,你们的德国教官也肯定提起过,因为据我所知,西方各国也有军人不干政的传统,我开办这个军校,是为了南非更加富强,我不希望在战胜了英国人,南非取得了光辉的独立之后,却因为军人干政而使得国家分裂,人民受苦。”

    李慕菲舌头下压住了自己很想说但却不能说的一段话,后世地非洲诸多国家之所以在贫穷和战乱中徘徊不正是军人掌权留下的恶果吗?

    “你也许会说我危言耸听小题大做,但我要告诉你,你们这个团体虽然人数少,影响也不大,但你们有自己的党纲,有自己的政治主张,甚至名字中也有一个党字,这就是一个政党的雏形,不久之后你能保证你们没有自己地共同利益吗?一点点微小地兆头也是对南非安全的威胁,须知千里之堤,溃于蚁|岤,我不得不防微杜渐啊!

    “我不是剥夺你们军人地政治权利,”说到此处,李慕菲已经是对着台下所有的学员发言了:“你们也可以参与投票选举,你们也要有自己的政治觉悟和认识,但我要求你们不要参与政治活动,我会尽力让南非为军人提供最优渥的待遇和地位,但,这个世界不存在没有义务的权利,你们的义务就是为了祖国的强大安定信守不参政的承诺。”

    “廖明宏同学,你能够为了南非,答应我——黄埔军校创建者的这个请求吗?”李慕菲转过头来问道。

    “是的!校长!我会立刻解散南非铁血党!”廖明宏恭恭敬敬地向着李慕菲敬了一个德国的右手曲臂军礼——在南非国防军没有成立的现在,黄埔军校的服装是完全照搬德国陆军的,而礼节也不例外。

    然后,他一个向后转,朝向了其余二十四名铁血党的成员,大吼道:“从今天起,再也没有南非铁血党了!”

    他的心此刻既伤心又光荣,伤心的,是他的几个月心血一日之间化为乌有,光荣的是,他对军人这两个字的理解又深了一层,也为自己地选择更加骄傲自豪。

    看到廖明宏毫不犹豫令人敬佩的举动。空地上的一千多名毕业生沉默片刻,然后响起了几声掌声,那掌声迅速传播开来,如同一个炸雷般在操场上轰隆隆地响起来,上千学员满怀敬意地望着廖明宏和自己的校长,热烈地鼓着掌,廖明宏激动而骄傲地看回李慕华。李慕菲微笑着向他点头示意,欣慰而高兴地拍着自己的手。

    “很好!大家要学习廖明宏这种知错就改。敢作敢为的精神!”当会场上再次安静下去的时候,李慕菲开口道:“同样你们也要牢记,南非地军人绝对不能介入政治,也不得参加政治活动,如果你想参加,请在脱下军装之后,你们能够做出保证吗?”

    “能!”学员们齐声答道。

    李慕菲脸上露出了微笑:“半个月前的选举活动中。我刚刚得到一个议员地位置,我向你们保证,我会努力在议会推行几项法案,来保证军人的待遇和地位,我会让你们毫无后顾之忧地投入战斗,请你们放心!”

    学员们兴奋地欢呼起来,在这样狂热的气氛之下,谁也没有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虽然李慕菲本人不是军人,但如今的黄埔军校毕业生已经完全被他所影响。手中掌握了南非最强大实力的李慕菲将把他们带向何处?

    二十多天漫长的海上航行,让二等兵大卫乔治受够了大西洋的风浪,当他地双脚踩在了开普敦港口坚实的大地上时,他几乎要激动地伏身亲吻脚下码头上那肮脏的泥土。

    来自英格兰乡下小城波特兰(与美国俄勒冈州最大的那座城市同名而已)的大卫隶属于英国陆军第六师,虽然从小在海边长大的他水性不错,但却从来没有乘船航行这么远的距离,而作为英国陆军中军衔最低的成员,他只能在运输船最下层的大舱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条件脏乱拥挤,他甚至觉得一头猪地居住环境也不过如此。

    原本驻扎在本土的第六师只不过是最近调往开普殖民地和纳塔尔殖民地的五个师之一,加上原本驻扎在这两个殖民地的近十万殖民地部队,英国在南非周围部署的兵力已经超过十五万人,仅仅从表面上看来英国人对南非的兵力(主要是南非的武装警察和殖民军团)对比已经达到了绝对优势。当然这样认为的人忽略了平时分散在民间。战时召集起来地南非民团以及李家诸多企业名下的工厂保安队。英国人犯下了一个重大的错误:他们没有意识到军事准备的紧迫性。

    英国情报部(当时英国尚未建立总参谋部)和英军上下都存在严重的轻敌思想。

    情报部地结论是:吞并南非共和国,无非就是对付几万名南非共和国地武装警察和殖民军团的袭击。超过十万英国步兵在骑兵和炮兵地支援下,入侵一个组织松散甚至没有正规军队的共和国绰绰有余,英军能在南非境内的开阔高原上轻而易举地击败华人。

    无能而又自大的英国高级将领们制定了一个自认为完美的计划:英军将分为西、中、东三路,同时对南非共和国发起进攻。

    西路将沿着开普敦至布隆方丹的铁路线杀向东北方向的金伯利,首先夺取这个英国人眼中势在必得的钻石城。

    中路将从伊丽莎白港向北侵入南非共和国南部的布隆方丹。

    而将主攻方向放在了东路,离比勒陀利亚直线距离最近的纳塔尔殖民地,从那里的德班港登陆向西北方杀向南非的腹地。

    制定这个计划的人过分高估了英国军队的战斗力,而忽略了纳塔尔殖民地西北方崎岖多山的地形,这样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英国人的大军团难以展开大规模攻势,也注定了英国人第一阶段的行动注定遭到惨败。

    不论上层的军官们自认为制定了多么完美的计划,十几万名像大卫一样的普通英国士兵尽管并不惧怕战争,可还是祈祷这场战争不要爆发。

    但大卫的祈祷注定无效,因为与此同时,上万公里之外的英国伦敦正在召开一次决定英国命运的会议。

    当一众内阁官员们在唐宁街10号内阁会议厅那船形的大桌子边落座之后,英国首相,第三世索尔兹伯里侯爵满面笑容,神采飞扬地走了进来,看到屋子中的人,他收敛了笑意,换上了一副严肃的神情,坐在了桌子一头最显眼的那张椅子上。

    这一幕让一直对此位置垂涎欲滴的财政部长兰道夫丘吉尔眼中不易察觉地闪过了一丝嫉妒的神色。

    索尔兹伯里却对此毫无所知,他酝酿了一下情绪,然后开口道:“先生们,我之所以召开这次内阁特别会议,是为了告知大家一个令人气愤的消息,”他挥动了一下手中那份电报:“我们与南非的谈判破裂了,不但如此,我国的特使还在比勒陀利亚遭到了南非人的羞辱,甚至连人身安全也受到了威胁!”

    桌子边上的官员们一阵哗然,国防部长等几个强硬派露出不出所料的神情,而深知布尔人华人对英国人态度的殖民地大臣也无语地点了点头,但却没有一个人考虑首相是否不诚实。“想必大家都还记得我们一个月之前召开的那次内阁特别会议上讨论的情况吧?如果记不清了,可以拿起放在大家面前的备忘录副本,那上面有上次会议的会议记录和我国与南非谈判的具体过程,请大家认真阅读,并做出自己理智的判断。

    “十分钟之后,我将要求你们进行一次表决,在确认大多数人都同意备忘录上的建议之后,我们将向南非递交一份外交照会,向其发出最后通牒,如果在规定的期限之内,南非依然没有答复我国的要求,大英帝国将不得不采取战争手段。”

    说完,索尔兹伯里看了一下自己的手表,拿起那份文件翻看了一下,这种关系到国家命运的时刻,索尔兹伯里却显得有些轻松,因为他自大地觉得,英国要征服南非这样的国家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而情报部给他提交的报告也坚定了他的信心,他对自己说,看看和南非华人同文同种的满清王朝的汉人吧!一支几千人的舰队就可以征服他们,南非的华人们又能强到哪里去呢?

    他嘲弄般地笑了笑,开战的决心早已下定,看了几眼那份文件,他就将其放在桌子上,拿出另一份有关劳工保障的文件批阅起来。

    这位自大的英国人啊!他根本不知道满清统治者的愚民政策将一个伟大的民族奴化成了逆来顺受的奴隶,而英国人的军队将要在南非面对着的,却是完全保持着自己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华人。他根本无法想象,英国人将会在南非败得多么重,多么惨。

    这些将人的生命当作数字一般看待的政治家,终有一日也会意识到人民的力量。

    第十四章 周家的信使

    十分钟之后,内阁常任秘书长走近首相,悄悄地提醒时间到了,索尔兹伯里看了看自己的手表,确定了一下,然后放下手中的文件,站起身道:“先生们,时间到了,说说你们的想法吧!”

    与上次一样,他仍然首先将目光投向了国防大臣,不仅仅是因为此次特别会议讨论的内容与国防部关系最密切,而且是因为国防大臣迈克尔希克斯比奇爵士坚定地支持首相对南非采取强硬手段的政策。

    这位大臣没有让索尔兹伯里失望,他清清咳了一下道:“我的看法是,南非的问题已经不是谈判所能解决的了,放弃无谓的尝试吧!我们没必要推动第二轮的会谈了,我完全同意首相大人的提议:向南非发出最后通牒,是教训一下这些可恶的南非佬们的时候了!”

    在英国,女王为英军名义上的最高统帅,实际上的最高军事决策机构却是由内阁大臣组成的“国防与海外政策委员会”,首相任主席,成员有财政大臣、国防大臣、内政大臣、外交大臣等,只要得到这几个重要大臣中两个人的支持,索尔兹伯里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这次的提议。

    对于担任财政大臣的兰道夫丘吉尔这个经常与自己作对的家伙,索尔兹伯里并没有指望他旗帜鲜明地支持自己,而内政大臣又往往在这种问题上倒向人多的一方,因此外交大臣的态度就至关重要了,在得到国防大臣明确的支持之后,索尔兹伯里将目光投向了伊利伯爵——今年八月组阁时他亲自挑选的外交大臣。

    伊利做出了让他满意的回答:“我完全赞同阁下地提议,虽然战争不是解决外交争端的最佳手段,但有的时候。却是唯一有效的手段!”

    索尔兹伯里露出不易察觉的胜利的微笑,看向上次会议中第一个反对自己的殖民大臣,这位官员低下头,回避着索尔兹伯里地目光,叹息着说:“看来,只有如此了。”他对南非的了解要比在座地各位都深刻一些,也因此他心中对与南非兵戎相见有一种不详的预感。

    索尔兹伯里环视了一周。待到再也没有人发言的时候,才说道:

    “诸位绅士。想必你们都凭借着自己的理智与情感做出了合理的判断,那么,同意对南非发出最后通牒的请举手!”

    不出他所料,所有的人都举起了手,首相满意地点了点头:“非常好,先生们,我会将诸位地意见交给尊敬的女王陛下。当她批准了这份最后通牒之后,如果南非人依然不答应英国的要求,我们将会教训一下那些蛮横无礼的南非人,相信我们值得信赖的军队将为我们赢得又一次伟大的胜利首相大人得意地笑起来。

    与美国不同,英国的宣战无需经国会讨论,只要在内阁成员们同意之后,报经英国女王批准通过即可,而众所周知,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女王不过是个精神象征。也因此,这份最后通牒毫无疑问地得到了女王的批准。

    一份条件苛刻,南非绝对无法答应的通牒以电波的形式发向开普敦,收到电报地罗士敏总督仅仅扫了一眼就确定自己终于盼来了想要的东西,他大喜过望,仿佛嗅到了远在南非约翰内斯堡那金矿的味道,一面派人通知与自己臭味相投的罗德斯第一时间做好战争准备,一面安排专人将其递交给了比勒陀利亚方面。

    通牒上重复了英国特使在一个月前带去南非的那几条荒谬的条款。一字未改,而更令人无法置信的是,英国人竟然要求南非方面为特使在比勒陀利亚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和安全威胁道歉。

    通牒上最终威胁道,从电报递交给南非总统地48小时之内,如果南非没有答应英国的要求。那么大英帝国将“不无遗憾地”采取“非常手段”——战争来解决两国的争端。

    而在收到通牒的前一刻。南非总统沈知恒依然在天真地等待英国人派来第二轮谈判的特使,他依然以华人传统地以和为贵地思想来处理和看待双方的争端。认为南非政府寻求以谈判解决争端地诚意,已经通过上次特使传达给了英国方面,南非在双方的谈判中做出了最大的让步,已是仁至义尽了,英国方面也应做出让步,事情还没有严峻到需要战争的地步。

    但是在过去几百年中通过武力尝到了无数甜头的英国人,已经深深喜欢上了不给就拿的感觉,鸦片战争中不就是这样吗?

    一份最后通牒就将沈知恒的幻想击得粉碎,他用颤抖的手拿着那份电文仔细读了好几遍,依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只觉得天旋地转,无力地瘫在了椅背上,他清楚,这就是一份宣战书,所谓的最后通牒往往就是间接宣战的同义词。

    这样一份最后通牒无疑将会激起南非人民最大的怒气,沈知恒根本就不指望这份英国人的外交通牒能够在南非国会得到通过,恐怕仅仅是将其带到国会上宣读就将为沈知恒带来铺天盖地的愤怒的斥责,想到那些议员们的愤怒,已经四十多岁的他竟然感到了巨大的恐惧。

    在比勒陀利亚的沈知恒经受他人生中最巨大的煎熬的同时,远在一千多公里之外的开普敦发生了一件不得不提的事情。

    开普敦城区南方是大名鼎鼎的桌山,而西方有一条较小的山脉,山脉北边的被称作信号峰,南边高高耸起形如犀牛角的奇形山峰被称作狮子头。这里的山坡上分布着许许多多低矮的平房,却涂成了五颜六色,这里是马来人的居住区。

    马来人地祖先来到南非的时间比华人到达开普敦晚上一些,但是华人和马来人来到这里的身份是截然不同的,当时以兼具海商和海盗色彩的福建李家为首的华人诸多世家。动员了南洋一带的许多华人,凭借自己地船队远航来到南非,是以荷兰东印度公司合作者的身份来开发南非地,因此华人在南非的地位一开始就是和荷兰人平起平坐的,而且后来随着华人在数量上远远压倒了这里的荷兰人,华人已经成为开普敦乃至整个南非共和国的最重要的民族。

    而马来人则是被东印度公司作为奴隶贩运到南非,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的。地位非常低下,一开始就遭到了荷兰人地歧视。开普敦被英国占领之后,英国人对这些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