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东方不败在清朝 > 东方不败在清朝第39部分阅读

东方不败在清朝第39部分阅读

管心里做何想法,均是恭敬地答应了,“谨遵太后懿旨……”

    太后所说的闲言闲语可当真不少,虽有康熙发了话要立胤禛,圣旨也拟就了,但康熙这伤情不稳,旨意也来不及颁下去,因而有些纷扰胤禛一时也压不住。若不是那日康熙对着阿哥们强势宣告,拿话逼住了他们,而胤禛自己原本就有不少臣子交好推崇,如今还不知乱成什么样儿。

    就如先前东方不败跟那大阳教护法说的一样,只要康熙伤重不死,不管这大清立不立太子、立谁做太子,这朝局都得乱上一段时日。不得不说,前阵子康熙以雷霆万钧之势或杀或压,或贬或逐,一下将明珠和索额图两系人马弄下去,实在是大伤筋骨之举。至少,眼下就没有一个重臣有像能耐迅速将满朝文武的乱象压下去的。

    不过虽然略有些对立胤禛做太子不服的人,但胤禛和东方不败都并未将这些人等看在眼里。

    此时就体现了东方不败选择这个时机重伤康熙上的好处了,毕竟前几日满朝推举太子的大事还未过去,那一串惹得康熙大怒的推选胤禛的名字众人都还记得清楚。

    众人要推举胤禛,而康熙此时顺从众议,就立了胤禛,谁也说不出不妥来。

    东方不败本就是要钻这个空子,他可不管那些推举折子上的人是不是胤禩故意联络起来陷害胤禛的,他能暗暗找了隆科多,也能悄悄找到别人。若说之前没有御花园一事,他找的人还有明面上答应暗里抗拒,还有左右逢源不说个准话的,但眼下遇着康熙重伤,又拟旨要立胤禛了,这些人等不用如何笼络,立时就识相地靠了过来。

    他们这一回头,可就得了莫大的从龙推举之功了,成就了好大的政治资本,就算原本再有什么怨言,也改成欢喜了。自然,这些事当中也有胤禩一份功劳。

    胤禛倒不觉得胤禩会心甘情愿帮他,即便胤禩真做出了要帮他的举动,他心里还是有所疑虑的。只是胤禩很是聪明,他不会做什么投诚的举动来取信于胤禛,他只安静下来,什么都不做,这便让旁人看出该如何抉择了。

    此时此刻,就算还有人愿意一条道走到黑,顶着谋逆的名头出来另选贤能,但眼见这个贤能自己都放弃了投靠了太子,他们也就只能罢了,转而做个忠臣。

    于是因着有这么些重臣支持,又有正统大义的名头,胤禛便不动声色地培植拉拢,将内外兵权逐步都掌控起来,待这些实权都握在手里了,朝中吵吵闹闹几句又如何。

    而争权夺利这等事无论是在胤禛还是东方不败看来,都是时不我待的。

    实则,若是康熙重伤这件事不是东方不败暗里下手的话,恐怕这个时刻康熙亲口在众多阿哥里头选择了胤禛,胤禛心里会有些别样的触动,感激或是敬服。而后胤禛心里念着康熙,也就孝义为先,以稳为住,临危受命安分稳重地做这个太子,慢慢发展自身势力。他会维持住一年半载,好等康熙康复,而后父子联手,再共同建立大清盛世……

    或多或少的,康熙心里也有这么个想法,他实不知,他的儿子已然到了弑父的境地。

    但就因为东方不败的举动,胤禛眼下忧心他的九弟安危,根本不能留给旁人一丝幻想,就算是他的亲阿玛康熙也不能够。

    胤禛硬下心来,利用康熙昏迷的时候威逼利诱,旁人在说闲话,他也让人去说闲话。什么康熙好不了了,胤禛这太子不做几日就得改做皇帝了,改朝换代的时间到了……有这等话逼着,胤禛收拢人才起来事半功倍,恐怕就算康熙伤好了,也就不能再拿掉他这个太子了。

    眼下胤禛缺得不过是时间罢了,等火候够了,胤禛度过最初的杂乱无章之后,就该上下效力,显得得心应手起来。

    而东方不败就想要从康熙手里抢时间,此时他费了心思怂恿了太后冒着后宫干政被万民唾弃的名头,在乾清宫偏殿里立屏风去召见外臣,就是要趁着康熙昏迷让胤禛这太子名正言顺……

    偏殿里,太后敲打了一番臣子们,随后便道:“今日还有一事,哀家知道眼下诸位里里外外都有不少政务要处理,但眼前就有一最紧要的事要诸位去做。”

    她一顿,沉吟着道,“皇上还病着,时机不好,但这册立太子的事要准备起来,不必太多繁盛奢靡,但朝会颁布、祭告太庙和百官朝见等事都不能少,太子的吉服礼仪各样都规制好,待一切妥当,就让太子监国……”

    “太后娘娘,如今紧要的是替皇上治伤……”

    “太后娘娘,这祭告太庙的事是不是等皇上醒了再说?”

    “太后娘娘,皇上先前可是提及让四阿哥先学习,这监国一事似乎还有些不妥……”

    “什么四阿哥,皇上立了太子,就该布告天下,祭祀祖宗,让全大清的臣民百姓都晓得,都尊重起来,不然皇家威严何在,大清根基何在?”太后直言斥道。

    有太后这一番话,立时便有人开口附和起来,你一言我一语说将起来,再不情愿的人也明白这是大势所趋,于是再不敢浑说,只得暗叹一声认了。

    经此一事,胤禛得以名正言顺地处置政事,虽一时也不敢召开大朝会,但他另辟了一偏殿日日传见朝臣,不几日这大清朝六部机制便运转起来,初看之下倒也井井有条。

    不得不说,眼下这个时节,前边有二阿哥胤礽初废,朝中众臣还未曾因为争储分成好几派,也并未因为争储闹得你死我活,所以一看胤禛立住了脚跟,稳住了形势,很快也开始认同起来。毕竟胤禛有大义支撑,这人严谨自持、勤学好问,很有几分明君的势头,几个年长阿哥里头此时又有谁人能比上呢。

    那册立太子的典礼布置胤禛不好参与,便请了他的皇伯父来担名头,下边细事杂务分派给了礼部等人,因着太后发了话要用此事稳定朝局,众人不敢怠慢,不过小半月就理出了头绪,急急将各样事务备了个齐整明白。

    ……………………

    胤禛忙着接受政务,培植心腹,而东方不败这边同样也暗暗忙碌着。

    那日康熙吩咐他到太后那儿奉承,他心里有些算计,便也陪着五阿哥胤祺去了几日,但等太后下了懿旨让朝廷准备册立太子的典礼之后,东方不败便不再多去了,一转头就拎了他的十弟、十二和十三几个去凑趣。这几个阿哥年纪小,此时对这朝堂上的事还不甚明白,见了宫里娘娘们为康熙伤情忧心不安,他们也多有些惶恐,东方不败派人去叫,倒是个个都愿意来的。

    除了这些明面上的事,因为康熙昏迷了两日,而八阿哥胤禩那儿又果然依着前言,对那御花园一案留了几分余地不严加威迫,东方不败便能够将他先前做下的事,以及胤禛暗里的那些人好生梳理了一番。

    不是他东方不败心狠手辣,但若要成就大事,有些人当真不能留。

    胤禩那么配合,东方不败也不好叫他去担那办事不力的名声,他动手处置了几个大阳教的人之后,就转头将这里头的一些蛛丝马迹透露给了胤禩。胤禩凭着这些,果真将那御花园一案查到了这个反清复明的大阳教头上,而且获悉了大阳教在京畿附近策划动乱的消息,证据确凿触目惊心,他不敢拖延,立时就报给了胤禛。

    胤禛心里明白得很,还是佯作大怒,和臣子们商量过后就派了人去破灭大阳教的动乱阴谋,一举将北方各省大阳教的堂口毁了个干净。连番杀戮之下,再没有一个人晓得事前有一个自称东方教主的后裔亲身见过什么大阳教护法,鼓动大阳教策划了一场御花园刺杀……

    康熙在养伤七八日上下的时候终于转好了一些,整个人有了些精神,便也不再喝那安神的汤药。他一醒来,自然还是问朝局政事。起先太后拦了他两次,最后还是拦不住,便叫人进来禀告。

    胤禛默默与臣子们商量过,只带了三四人去见康熙,众人心里有了决断,真要难办的事不会跟康熙说,而寻常政务说起来却很有些空泛,但康熙却没那许多精神思索里头的异样,这大臣奏事,他问政,而后众人商量,最后他金口批断,这一桩桩一件件,叙叙说了大半个时辰,跟以往并未有不同。

    说完政务,胤禛和胤禩便将那御花园一案的结果告知康熙。

    比及政务,这事康熙倒是上心,一听里头的事情便是大怒。多日的昏睡和伤口的隐痛终究还是影响了他,先前康熙还对这事有些疑惑,但一看刑部和胤禩等人一同审问出来的人证物证,立时便信了。

    康熙只道这反清复明的叛逆早早就渗透了大内,暗暗培植了不少死士心腹,就等着大清不稳时来一招雷霆重击。先前康熙玩弄权术,导致朝堂不稳,就被人拿住了动手的时机。

    康熙这下可不敢轻忽了,便下令仔细排查宫内人等,只要有嫌疑的,半个也不留。

    东方不败得了康熙的话,心里暗喜,一转头就很是顺手地将不少知悉隐秘的暗子投了进去,做得不着痕迹。而胤禩察觉了他的举动,却是有样学样,也把先前他为陷害胤禛而留下的把柄一一抹去。

    就这般,东方不败与胤禩暗存默契,里应外合之间就借着康熙的手杀了个腥风血雨。

    随后康熙的伤情在东方不败控制之下,一直有些不好不坏,恢复缓慢。东方不败此时算是见识了这御医们的治病法子,所以他也并未做什么手脚,只是暗暗寻了些缘故将他看得上的几个高明御医调了开,余下的几个再来给康熙治伤,也就只能维持在那不好不坏上了。

    此时胤禩在内务府,对着他略有留心便也知觉了,但他只是淡然一笑,还来寻东方不败说了一句,“可见这聪明人使坏起来,是风过无痕、雁过无声……”

    东方不败倒也不怕被他看穿,毕竟他用这样的手段就没想要瞒过这人,“八哥不用说这么的闲话,先前你我合作无间,你有什么手段弟弟我也是一清二楚的,何必又来调侃。”

    胤禩笑而不语,东方不败便也不理他。

    时间便这么轻快过去,又过了半月,康熙身上的伤终于有所好转,精神也好了不少,很快就召见了胤禛。

    东方不败听说此事时皱了皱眉,对康熙那儿他一直是有所顾忌的,但也拖了这么些时日,眼下只看胤禛自己要怎么做了。

    =

    作者有话要说:挠头,也许下章,下下章……

    113国中无二主

    此时康熙身子有了一些好转,也能坐个春凳到屋外躺一躺,晒一会儿阳光。但时而的咳嗽,和胸口那好几处隐痛让他知道,恐怕这一回的重伤到底是伤了他的根基,身子也败了大半,若想要全然恢复成他年轻时那般壮健恐怕是不可能了。

    他有眼睛,有耳朵,那才智也不短半分,伤处稍微好了之后,他就将目前自己的处境看得明白,明白了之后便是怵然心惊。

    他这个皇帝,远离了权力核心之后,就有些想空中楼阁一般,没了依仗。

    此时的康熙虽然龙颜憔悴、短少精神,依旧不能长时间地召见外臣处理政事,但他迫切地想要改变局面,便令胤禛每日前来面禀要事,着急地想要知道朝中变化,重夺威严权势。

    胤禛早想到了这么个局面,先前抢着时间做下的,虽然手段有些不好看,但效果是不错的。因而此时他对着康熙已然有了些底气,只不过他也没有得意忘形地撕破脸面。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胤禛眼下也不过依仗储君之位行事,若是他大逆不道逼着满朝文武反叛康熙,而后自立为君,恐怕很快他就会身败名裂不得好死。因而康熙召见他,他从不怠慢,康熙若问什么,他便答什么。康熙要看奏章,要见大臣,他全然听令。

    但康熙和胤禛都知道,这跟康熙自己亲自上朝处理政事还是不一样的,康熙听来的政事简略,做出的处置决断,一到了外头都得再经过太子那一道,就连康熙自己也闹不明白,先前到底还有何人是一心向着他这个皇帝,等着他伤好之后重回巅峰的。

    而且就这么每日问政,康熙才知晓,他当真选了个好太子,在这么个敏感时候,胤禛很多事还是萧规曹随,朝堂各样的势力他都能平衡得宜,压着引导着不闹出大事,但一些细节处他又开始了他的一些政见规划,潜移默化、暗暗埋线……就连康熙有时候也只能发现一点点,更多的却是什么都不知。

    康熙能看得出来,他将这个大清交给胤禛,而后自己静静养伤,是十分可行的。但康熙做了几十年皇帝,哪儿能轻易一日离了权位,

    “皇阿玛,太后娘娘先前下了懿旨,对外只说皇阿玛身体抱恙需要静养,又为了安定人心,已然令礼部准备册立太子事宜。”胤禛看着他,淡然平静地说。

    康熙倏地睁大眼睛,直直看向他不言语,脸色阴沉下来,“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怎么朕不知道?”

    “是皇阿玛受伤昏迷时的事,那时……宫里宫外都慌了,又有那大阳教的事,太后娘娘担忧这么乱下去会出事,便想出了这个办法。”

    康熙沉默,胤禛这些说法合情合理,他也发作不得。

    胤禛又道:“眼下皇阿玛身子未好,筹备的各项事宜便办得简便。今儿礼部已然上了折子,说道已是诸事妥当。儿臣问过了御医,说是皇阿玛如今这般,恐怕不能赶上典礼……”

    “……你这是让朕不必出席?”康熙反问。

    “皇阿玛,儿臣当然愿意皇阿玛能亲自主持典礼,可是皇阿玛的伤……”

    这事有利有弊,若是康熙亲自主持,便是昭告天下,在列祖列宗面前承认了胤禛的位置。可若是康熙出现了,这皇帝的威势便又重立起来了。

    康熙也想得明白,但胤禛连连提到一个他的伤病,倒是又让他惊觉,如今他这副气短虚弱的模样,便是他坐着,胤禛跪着,也怕显不出多少权威来,倒不如不去。

    康熙便冷冷哼了一声,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微微点了点头,“做得……不错,很好,朕就不去了。”

    胤禛道:“皇阿玛,您不必担忧,儿臣还有许多不懂的东西要依仗您。您只要安心养伤,这大清还等着您呢。”

    康熙神色莫测,冷淡地说:“有你这么个能耐的太子,朕不会担忧。”

    胤禛看着康熙脸上那些皱纹,那略显灰败颓唐的气色,一时说不出话来。康熙老了,他的皇阿玛老了。

    “待在这儿做什么,下去。”

    “皇阿玛……”

    康熙闭目养神,并不搭理他。

    胤禛觉得心中酸楚,此时此刻倒不是装假,眼中就湿润了,是他逼得眼前这人如此,是他心狠手辣去算计自己的亲阿玛……他先前得知康熙重伤时跟小九说得话还是说错了,他哪儿能不在乎康熙死亡呢。眼前这个瘦削的人,曾是他心里的天神,他曾以为这人无所不能,他尊敬他崇拜他,若有人胆敢来刺杀他,恐怕胤禛不假思索就挡在他身前了。

    可见那几日,他明明知晓胤禟要对付康熙,却不敢问不敢想,是多么的懦弱不堪,左右为难。得知胤禟不会害他性命,他是大松一口气。

    也许他心里还是恼了胤禟的,眼下胤禟故意甩手不理,将这乾清宫都交到他手上,就是要看着他决断。

    胤禛想得越多,脸上就越发魂断神伤,若是平日他倒也能控制住不露分毫,但此时康熙看过来时,他却不想去抑制。

    康熙转过来一看,发现床前胤禛跪着,竟是在低低哭泣,一时也怔然了。

    他去怀疑这个,气恼那个,冷厉地苛责胤禛?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