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永徽长歌 > 永徽长歌第14部分阅读

永徽长歌第14部分阅读

指东方,其意不言而喻。

    李治低声道:“吴王回京,给朕带来的消息好坏参半。”

    “高句丽与新罗之间已经不死不休,李恪又将百济扯了进来,现在是高句丽对付联手的百济和新罗,盖苏文那支老狐狸没有想到,我大唐明着向他示好,暗地里却在怂恿令两国。不过就算他想到了又如何。”

    李道宗笑道:“皇上和得意啊。”

    李治突然笑容一凝,冷道:“不过最近新罗和百济似乎遭遇了败仗了,派来的使者竟然说如果大唐不出兵,就投降,哼,以为朕是三岁孩童吗?”

    “所以皇上想出兵?”

    李治点点头,心中对李道宗的机警很是欣赏。不过李道宗肯定不知道的是,在还有更深的用意,那就是和太宗皇帝是一样的,虽然这对天下百姓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但对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者来说,确实必须的,那就是不能让天下长期和平。

    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是大大不同的,中国处在封建社会长达千年之久,可见其本身就有着适合中国的地方,尤其是民智未开的古代中国。

    “不过现在正值春耕时期,朕还不打算动兵,等今年秋后,朕就决定对高句丽动武,李卿,给你多少兵,能在半年之内把高句丽给朕平了?”

    李道宗一愣,没有想到李治竟然属意让他领兵,他本来以为这回应该是李世绩了吧,看来皇上还没有动李世绩的意思。

    “皇上,恕臣直言,若是想在半年内灭了高句丽,臣需二十余万,李世绩将军恐怕只需要十五万,皇上若是还不启用李将军,恐怕他的宝刀都已经生锈了。”

    李治暗笑了一下,李世绩的宝刀怎么可能生锈了呢,这三年来,他在陇州可没少给朕添麻烦,就因为凤凰上的强盗,陇州的人口三年来锐减不足鼎盛时期的五成。虽然这“强盗”从来都不离开陇州。

    禇遂良在陇州呆了半年,没有按时完成李治交给的任务,被李治一旨贬到了黔州,这个唐朝四大书法家之一,在李治的特意“关照”下,已经开始脱离阴暗的官场,把大多数的精力都放在了书法的创作上了。

    “好了,朕也不多说了,李世绩宝刀生锈与否,朕心里自然清楚,这次高句丽之战,卿家还是好好想想该怎么打吧。另外,几年长安书院新开的军事理论课,朕打算让卿家和契苾何力将军同讲,学生可都是武科的进士。好好准备一下吧。”

    李治大笑着离开,临走时,用力拍了拍李道宗的肩膀,那双后,轻若无骨,手上的力量却不轻。

    五十八 长安一见美人愁

    春暖花开香四季!

    李泰很喜欢春天,他很喜欢长安的春天,尤其是长安城内外,翠微山这一块的春天,这个时候的翠微山,满是绿杨新柳,加之宏大的碧瓦高墙,轻轻一嗅,都是书的气息。

    李泰突然想起刚刚印出第一本诗集的时候,拿给皇上去定名,皇上呆呆的看了半天,最后说了一句话让满朝的人都忍俊不禁。

    “书香、书香,这墨怎么这么味道,不行,给我改。”

    皇上也许只是无意中发了这句话,不过下面的人还是改进了墨汁的气味。这也并不算是什么难事。

    皇上真的很重视啊!

    李泰感叹了一句,突然想起这几年皇上找自己的时候,大多数都在谈论文化,皇上有时候高谈阔论,李泰就在一旁静静的听。因为他从来都不知道,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竟然重要到如斯地步。也从来不知道,李治对于文化的重视已经到了如斯地步。甚至可以容忍谋反的人,就因为他热爱文化。

    贞观全书的资料已经收集的差不多了,这三年李泰跑遍了大江南北,收集了无数从皇上那里得来的关于大唐的最新动态,又重金几乎将全天下的孤本残片也网罗在手下。也就是这样,他这三年几乎跑断了腿。

    可李泰不在乎,因为皇上的一句话,李泰不在乎。他还记得当他兴致冲冲的把这个消息告诉皇上的时候,皇上久久无声,最后说了一句话:“我大唐若能兴盛不衰,皆你之功。”

    “当——”随着一百零八声的钟声,李泰知道,长安书院的周年庆典终于开始了。

    这个时候,应该是皇上意气风发的讲话的时候了吧。李泰心里还是有一丝丝的羡慕。

    书院前方巨大的广场上,密密麻麻却又寂静无声的站了数千人,每个人都神色激动。

    广场前方的设计是李治亲手策划的,唐朝的建筑水平自然不能和现代相比,但很多奇思妙想的地方,让李治明白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是不能忽略的。

    “今天,是我朝长安书院的周年庆典……”

    李治一声庄重的声音响起,原本微微的马蚤动也悄然消失了。

    西越站在人群的最后,在李治第一句话说出来之后,就默默的离开了。

    “你怎么来了?”

    沈从意外的看着西越从广场的出口孤单的出来,脸上微微露出些惊讶。

    西越似乎有些落寞,又有些欢欣,呆呆的看了沈从一眼,低声道:“陪我走走吧。”

    一处山坡山,山风呼啸,狂野的撕扯着四周的枝叶。

    西越似乎很喜欢这喧嚣下的安宁,静静的靠在树上,看沈从还看着自己,不禁笑道:“你看什么呢?”

    沈从啊了一声,继而道:“为什么离开?”

    “是啊,为什么要离开啊!”

    西越轻轻的叹了一声,那话里似乎有无限的疑惑。

    “不由自主吧,可能是不想看到皇上那种天下在手的样子。”

    西越似乎嘲弄的笑笑,看沈从一脸怀疑的看着自己的脸,又沉默了。

    “你不是不想看皇上君临天下,你是不敢看是吧?”

    沈从很少说话,但每每说话的时候就一语中的。

    西越的脸突然变的苍白,又紧紧的靠了一下数,苦笑道:“你总是这样,不过我很奇怪,为什么当时你对我说我是千机城的j细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当着皇上的面呢?”

    “不过还不是一样,其实皇上从我来的那一天不就知道了么,只不过皇上没有动我罢了。”

    西越不等沈从插话,又道:“也许是千机城避世太久,城主太过单纯了,他竟然以为我一个小小的女子能束缚住一统天下的帝王。也许是因为这个关系,我反而——”

    “你喜欢皇上?”

    沈从毫不意外的道。

    西越的脸突然一红,又转瞬间变的黯然下来。

    “无所谓了,都是过去的事情了。一个人,如果你喜欢了太久,你就会发现,这种喜欢也会变质的。我们都很接近皇上,都知道皇上的为人。有时候,他是那么单纯,从来都不会把我们的身份考虑进去。可越是这个时候,我笑的很灿烂,心里却无比难受。”

    “皇上是真的把你当成妹妹看的。”沈从很确定的道,还用力的点点头。

    “我当然知道。”西越用手轻轻的撩了一下被风吹乱的长发,眼神中又透出了意思甜蜜。

    “皇上待我很好,不但封我为西越公主,”‘而且那个讨厌的长孙无忌几次要我去和亲,都被皇上骂回去了。哼,他还以为皇上封我公主是因为朝中已经没有多少能够和亲的公主吗?”

    一提到长孙无忌,西越又有些恼怒。

    “皇上喜欢长发,你就散了长发,皇上喜欢冰冷,你就特意到杨雁那里去学冰心决。”沈从又淡淡的说了一句,话里,隐隐有些酸意。

    “其实我还是隐瞒了很多事,只不过皇上对这些事情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我也知道,无论我怎么样,在皇上眼里,还终究是个小姑娘。”

    沈从有些惊讶,吃惊道:“你还有很多秘密?”

    西越没有回答他,只是把眼眸转向了书院的方向,突然,她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

    山风里,隐隐传来李治雄浑有力的声音。

    ……

    “站在下面的,有我朝的栋梁之臣,有长安的百姓,有莘莘学子,无论你们来这里是出于什么原因,朕都要感谢你们。”

    李治突然一伸手从身前的太宗皇帝的雕像的手上,抓去了几粒物种。

    “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

    李治缓缓的把手平伸开,从左到右平示了一周。

    下面大多数人都看不见,所有站在前面的人努力的耸起脖子,想争取在皇上的面前露个脸。

    不过李治显然没有想给别人插话的机会,收起手来,又将这几颗种子放到雕像的手心里。才缓缓道:

    “朕告诉你们,这,就是我大唐强盛的希望。”

    ……

    两人无声的听了半天,西越突然缩了缩脖子,笑道:“看来大唐的百姓有福气了,遇到这样一位皇帝,他们还能不过着好日子么。”

    “那你呢?”沈从默然道。

    西越嗔怒的瞪了沈从一眼,本来笑颜如花的脸却也沉寂下来。

    “算了,有些事情,是永远没有结局的,只是我真的不想远嫁它国。说不定哪天就招一个驸马。”

    沈从突然激动起来,声音颤抖的,罕见的有些羞涩的道:“那你考虑考虑我怎么样?”

    西越噗哧笑了一声,幽幽道:“你知道,我从来都没有喜欢过别人。当然,也包括你。”

    沈从沉默了。

    “皇上在永徽元年废除了王氏,立了武媚娘为皇后。至今三年,武皇后的权势在后宫已经是一手遮天了,我不想过这种日子,所以我也不会入宫。我其实没有什么好难过的,不是吗?起码我喜欢走就走了,可皇上,纵然命知道自己不喜欢别人,却还是……”

    “那杨雁呢?”

    “杨雁——”西越哑然失笑,缓缓的摇摇头道:“更不可能,你难道不知道,一个皇上,无论他多么平易近人,也终究不能容忍被人虏劫,哪怕他没有受过一点屈辱。皇上虽然现在不说什么,也许在过一段时间,可能——”

    “怪不得杨雁两年都没有来长安了,原来如此。”

    西越苍茫的笑了一声:“这就是皇宫内不变的法则,江湖的法则不适用这里。而江湖,在皇帝的眼中,永远是动乱的源泉。”

    沈从的脸突然黯淡下来,他有些事情,比西越知道的更多。皇上对江湖的态度他很清楚,这些年江湖上无时无刻都有着皇上的暗中控制。沈从就执行过这种永远不能说出去的任务。

    “看,阳光多漂亮。”

    金灿灿的阳光下,整个长安书院,整个长安都笼罩在这金光下,霎那天地一片明媚。

    ps:看电脑去,更新会稍晚

    五十九 朝阳后的风云声

    如果永徽年间的历史是一条垂直九天而落的惊天瀑布,那永徽前三年就瀑布前那条还算舒缓的潜流。大唐的百姓们只知道,在这三年来,在当今皇上的整治下,朝廷上下一片清明之气,而且皇帝重用了一大批年轻有干劲的官员。而朝廷就是国家的心脏。而这颗心脏,正以全力负荷飞速运转着。

    如果说大唐的百姓能想起的几件大事,除了兴修长安学院以外,就是朝廷颁布的互市之策了。

    永徽二年,当今天下下诏,开放东土蕃,北突厥,西新罗、百济,南夷的商市。此举动,完全颠覆了大唐天朝的地位。当时的反对浪潮,几乎将长安城淹没,可当长安发生了一次没有记入史册的“重九三日”的事件之后,一时间,全国所有的反对声全部都消失了。

    这是一场不光彩的杀戮,这也是一场没有公开的杀戮。平常百姓谁也不知道当天发生了什么事,只是从承天门经过的时候,还能远远的闻到刺鼻的血腥味。而第二天,朝廷之上就少了一大批的老臣,有的致仕,有的据说隐居避世去了,只是后来无人在得见。

    可惜时至贞观遗风,大唐上下铁桶一片,有人写文散步天下说天子好声色犬马,不习五经六艺,理应废除,可惜虽有人动心,但终究无人敢响应。因为在百姓民间,到处流传着天子与吴王、濮王之间的故事,每个人都相信,这个天子,是根本就不把那些谋逆的人放在心上。在皇帝看来,谋反,只有死路一条,即使是为天下所望的李恪也是如此。

    两仪宫的御书房里,平常的书桌上架奇特的不见了,整个房间里空无摆设,只有一张刚好遍布地面的地图。

    地图不是纸质,是用丝绢绣上去的,说是地图,其实就是地毯。

    李治赤着脚走在地图上,时而冥思苦想,时而大笑,时而皱眉。

    门被轻轻的推开了,小桂子在外面道:“皇上,高大人来了。”李治头也没抬的道:“让他们两个进来。”

    过了半晌,还不见人进,李治奇怪的抬头一看,高季辅和张行成尴尬的看着穿的非常“暴露”的李治。

    “你们两个,不要发呆,快给朕进来,怎么,不敢在朕面前赤足吗?”

    两人无法,只得脱了鞋,又踌躇了片刻,看李治低头似乎在考虑什么事情,张行成使了一个眼色,两个人轻步走进了房间。

    李治似乎把两个人忘了一般,还是那样欢怒无常,又过儿好一会儿,才恍然想起两个人,自己席地坐到中间,指着前面道:“两位大人就坐这里。”

    “你们可是奇怪?”

    李治见两个人偷眼看身下的地图,用手一指身前,说道:“你们看,这,就是长安。”

    长安不是在地图的正中,李治特意吩咐过了,这地图完全是按着比例来的,西到天竺、东临瀛洲,北至突厥牙帐、南到文单城。整个地图呈圆状,非常完备而又明确的标识出了大唐的四邻以及大唐的国土。

    “你们看,我大唐地处中原,地大物博,百姓生活富足。但四邻虎视眈眈,强敌环绕。古人说先发制人,朕这次找两位大人来,就是来看看,这土蕃、突厥、高句丽,哪个对我大唐的威胁最大,而那个又最容易对付。”

    高季辅仔细看了看长安上的一个红色的五角星,又用手摸了摸,一脸的好奇。

    张行成一看皇上把眼睛飘向了自己,看高季辅那样子,也是不准备先说,又四下望了望,才说道:“皇上,以臣来看,这最大的威胁当然是高句丽了。而最好对付的,恐怕是土蕃。”

    李治摇摇头,表示否定,又把头转向了高季辅。

    高季辅咳嗽了一声,似乎是怕让人听见似的,小声道:“皇上,这威胁最大的,是土蕃,这最好对付的,如今看来,是突厥。”

    李治看高季辅小心翼翼的样子,莞尔道:“朕的皇宫也不是什么可怕的地方,高大人怎的如此。”

    说完看两个人的肩膀都松了下来,暗地里点点头,面色依然不变的道:“你们看看这地图,从地图上,土蕃在西、突厥在北,而高句丽在东。朕知道两位大人说的都有道理,不过以朕看来,其实谁对我大唐的威胁最大,一眼就能看出来,说句俗话,谁的地盘最大,谁对我大唐的威胁也就最大。”

    高季辅和张行成一愣,相互看了一眼,心中不言而喻,地盘最大的当然就是土蕃了。

    “皇上,”张行成挪了两下,离土蕃近了一些,又仔细看了看才道:“恕臣鲁钝,这土蕃虽然地广,但恐怕人口稀少,在说如今景国公刚刚出使土蕃而归,据他说,土蕃应该无染指我大唐之意。”

    李治抬起右手用力的摆了摆,语重心长的道:“张大人眼光太过狭窄,谁说联姻了的国家就不能是敌人了。记住朕的一句话,国与国之间,有的永远是利益。一切的情的关系,只不过是用来掩饰的手段。倘若现在攻我大唐的利益远远大于与我大唐合好,我想,禄东赞会毫不客气的。”

    张行成似乎不太懂,只有高季辅的脸上有些释然。

    “你们看,土蕃的陈兵都在这里。”李治指了指靠近大唐的几个土蕃的地域道:“土蕃四周只有我大唐最具有威胁性,所以土蕃的陈兵都在这里,况且这里的人口稠密。你们以为土蕃乃域外蛮人,可知道土蕃的人口几近千万,我大唐不过四千万人口,而土蕃的军队数十万,几乎和我大唐持平。这是何原因?”

    看两个人虽然已经懂了,但还是不开窍,李治又道:“你们都是文官,朕就从文这方面说说,土蕃自文成公主西嫁以后,文化方面的发展远远出乎大唐的意料之外。在朕看来,太宗皇帝下驾文成公主,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高季

    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