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永徽长歌 > 永徽长歌第15部分阅读

永徽长歌第15部分阅读

    闻听李治提起太宗皇帝,脸上有些黯然,失声道:“先皇下驾公主,实在是迫不得已。”

    李治点点头,“这朕知道,当时也的确形势逼人,所以你们就更应该看出土蕃的狼子野心。而这几年,土蕃已经有了自己的文字,这才是朕最不放心的事情。”

    看两个人的表情都甚不自然,李治笑道:“怎么,没有想到朕如此无情?你们不要为了番外的愚民而不安,若是土蕃是我大唐的领土,土蕃的百姓岂不是能过上和我大唐百姓相同的日子,不过朕也没有那么伟大的想法,朕只是在为我大唐的安危考虑。安邦定国,必然是先安邦,后定国。朕不是性喜侵略的君主,可有些仗,不打不行。”

    刚说到这,就听见外面小桂子又道:“皇上,景国公,契苾何力将军已经到了。”

    两位将军性情豪放,自然不拘小节。几人又重新坐下以后,李治没有理两人,又继续道:“你们说说,被我大唐灭掉的前隋,隋炀帝征高句丽,可是因为他穷兵黩武所致?”

    高张两人是文官,情知皇上现在说,肯定是想让两将军回答,当下就默不做声。

    “皇上,征高句丽,算不上穷兵黩武吧。”

    契苾何力眼睛圆睁,兴奋道。

    “景国公,你说说。”

    这几年李治对李道宗的期望最高,因为他不但成功的完成了李治交付的任务,甚至还另外的在土蕃安插下了几枚能有大作用的棋子。而他回来以后,就军事方面,李治甚至专门找过他多次,每次都与李道宗详细的探讨军事韬略。而大多时候,都是李治在举例子,而李道宗在想该如何破解,就这样,一年的时间,李治几乎将后世经典的战例都列举了一遍,所以他更加放心由李道宗去征高句丽。

    李道宗情知皇上这是在考自己,清了清嗓子,道:“臣以为,征高句丽,无论是前隋,还是我大唐,都是必然之事。”

    “大唐征高句丽暂且不说,前隋因征高句丽而亡,如何见得必然?”

    契苾何力疑道。

    李道宗得意的笑了一声。“先皇数征高句丽,相信大家都明白。而前隋征高句丽,想是要将这个威胁扼杀在摇篮里。”

    其实大家或多或少的都明白这些,只不过文官大多都读惯了圣贤书,对这些政治上的算计,还不能接受而已。

    李治听李道宗大说了一通,摆手示意他够了以后,又道:“诸位,高句丽在朕的眼中,只是弹丸之地。弹指之间,就能叫其灰飞烟灭,怎这次叫诸位来,实在是想听听大家对土蕃的建议。”

    ps:佛都有火了,汗,宽恕我吧。

    六十 道是无情却有情

    五个人将话题放到了土蕃。

    要说这五个人里,属景国公李道宗对土蕃了解最多,因为他在土蕃整整呆了两年。而如其他人,包括李治,都是纸上谈兵。

    “松赞干布新崩,其孙几位暂普,但政堂权利皆决与禄东赞,禄东赞是个人才,近年来土蕃得以一统,皆赖与他。”

    几人看李道宗一脸郑重的样子,知道他所言不虚。

    李治笑道:“国公,土蕃虽得以一统,但毕竟其内部羌、氏等都是表面心服而已。国公又不是不知?”

    李道宗有些偷偷的瞥了一眼另外几个人,还好看来他们都不知道自己去土蕃的真是目的。

    “土蕃不若突厥,虽然看似性不喜侵略。但以朕来看,土蕃陈兵,本身就是有染指中原之意。哼,禄东赞朕也见过,这个人,大j似大忠。”

    “皇上说的是。”契苾何力道,他对于禄东赞,有一定的了解,因为他和土蕃也曾经发生过一些冲突,只不过两国正处在和平时期,所以也就不了了之了。不过那个时候,他也知道了土蕃有禄东赞这么一个人,从与他对阵的将领中那种对禄东赞相的崇拜就可以看出,这个人,应该是个很危险的人物。

    “皇上,即使如今,恐怕我大唐如今也是有心无力。”张行成道。

    “非也。张大人说的不对,不是我大唐有心无力,是有力而不能发。土蕃虽然威胁尤甚,但以我看来,还是要先把高句丽的问题解决了之后才能转手来对付土蕃。”李道宗道。

    李道宗随太宗征高句丽无果而归,心中自然忿忿,早就想着如何将高句丽捏在手心里,前些日子皇上明确的告诉他要让他主征高句丽之后,李道宗就夜不能寐,连续几天晚上都自己在心里琢磨该如何下手,他对别的方面很迟钝,但对军事韬略,却是大唐数一数二的人物。

    这是李治第一次在这么几位大臣的面前透露出自己要打高句丽的想法,即使是没有李道宗的话,李治也会在后面说,这几位大人,是李治在朝堂上用以稳定江山的支柱,兵者,凶也,若要动兵,自然不能少了大将,但也绝对少不了主管后勤的文官,而这里,就以张行成最被李治看好。

    几个人又相互商量了一下,基本上接受了李治的观点。都认为先高句丽,后土蕃,而突厥,仍以互市为主。而高张两人也并不反对战争,两个人是从战乱时期开始入仕,自然明白战争对一个国家的意义何在。

    “今天就到这,明天高大人,张大人还要在来,另外叫上——算了,就两位大人来。”

    高季辅和张行成心知肚明,必定是皇帝要和他们商量战前准备的问题,本来让两个人参与,就是让他们干这个的。

    就这样,不到一个时辰的小小的高层会晤,就定下了大唐未来几年的战争计划,李治是个狂人,他有更加远大的目标,所以他绝对不可能将大唐养个十年八年的,在有所动作。不过此时对外战争,要远远困难与历史上的唐高宗征高句丽的时候,软硬件都比不上那个那时的唐高宗时期的大唐。但李治不能等到有十足把握的时候,再说世上哪有十全十美、万无一失的事情呢。

    ………………

    自从上次丰乐之变之后,梁建方就很不爽。

    上次梁建方赶来救驾,没有想到连皇上的一面都没有见到,当时还被斥责说是擅离职守,违抗圣旨。说若不是看着他忠心为国的份上,早就砍了他的脑袋了。

    “老子辛辛苦苦的打拼为了什么,一个小小的和尚,哼,真是可笑。大唐不是宦官当道,反而是和尚入宫。”

    “大人,你醉了。”一旁的小厮忙扶起差点摔倒的梁建方,又四外看了看,幸亏附近这条街道晚上的人少,若是被别人听见,即使是醉话,少不得要有一番是非了。

    梁建方一把推开小厮,歪歪斜斜的继续走。

    “老子没醉,他恰红楼的姑娘,还真是细皮嫩肉的。啧啧。”

    小厮权当没有听见,又上前扶着梁建方,两个人歪歪斜斜的走进了胡同。

    “哎呀。”

    胡同里漆黑一片,一不留神,两个人扑通一声摔倒了。

    梁建方还待骂,猛然直感觉脖子上冰冷的架了一钢刀,当时酒就醒了。浑身一个激灵,隐约只见长长的惨白刀光在眼前直晃。

    “他妈的,刘三,快来扶我。”

    梁建方假做醉态,手脚乱动。可能是那人以为他真醉了,稍稍把刀放远了些。

    梁建方感觉刀离开了颈子,毫不犹豫的就地一滚,在一窜,一下子出了胡同,上了主街道。

    刚见到光亮,梁建方还未笑出声,就听到破空之声,他一个激灵,一个懒驴打滚,只听的啪啪的打在地上的声音。

    也是梁建方运气不错,刚好有个打更的敲着更鼓经过,见到这边突然窜出一个身影,大叫了起来。而对方显然不愿意引起别人的注意,并没有在追杀出来。

    “老子的,逛个窑子也不顺溜。”梁建方嘴上还在唠叨,腿脚却不敢慢下来。一路疯跑,临跑还不忘将那暗器揣进怀里,他知道这附近就是唐临的府邸。到那里应该就安全了。

    也亏得长安的晚上总有那么一两队的人巡夜,梁建方有惊无险的跑到了唐府。

    哪里还有时间敲门,也顾不得面子了,梁建方蹭蹭上了围墙外的一棵也不知是什么树,之后砰的一声跳进了内院。

    唐临还没有休息,虽然已经是深夜了,但是他还在为一个案子揪心。长安是天子脚下,这治安自然就是皇帝眼中对大理寺的评价。可最近的长安明显不太平静,只三天,就有十三人无缘无故的被杀。这十三人丝毫无任何关联,也没有明显的仇家,有的还只是孩子,但都是在黑夜里被人杀死在晚上少有人走动的胡同里。有的是被暗器射中颈部而致命,有的是被暗器上的毒致死。不过唯一的一个特征就是凶器似乎都是短小精悍的暗器。

    “梁将军,为何这般模样?”

    听家人禀报说有人擅闯唐府,唐临就感到很奇怪。在大唐,私闯民宅也是罪过。在一听管家说是自称梁建方,唐临就知道,这人肯定真的就是梁建方了。

    两个人没有什么交情,但总算同朝为官,自然能见上几次面。梁建方为人骄傲自大,少与人说话,所以唐临对这个驻京的将军也不太了解。

    看梁建方全身的衣服都破了,还沾了许多土了树叶,披头散发的,唐临惊讶的问道。

    “也不知道老子惹了什么人,今天晚上竟然差点被人干掉了。”

    梁建方气呼呼的坐到椅子上,谩骂道。

    唐临笑着叫管家赶快去倒茶,奇闻道:“怎么,还有人敢在将军的头上动土?”

    梁建方气恼道:“唐临,休要嘲弄,老子只是一个将军,上马拼战,老子谁都不怕,可那些个鼠辈,就喜欢在暗地里下手,那么深的胡同子,老子——”

    “等等——”唐临本来没有当回事儿,但当梁建方一说胡同子,他立刻就联想到了他那个案子。

    “你把经过仔细说说。”

    唐临严肃道。

    梁建方一愣,还待说两声老子,看唐临的眼神,好像要吃人似的,在说自己的安危现在在人家的手里,只能简简单单的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

    “暗器拿来我看。”

    梁建方讪笑了两声,不知怎么,似乎有些害怕,乖乖的将暗器交到了唐临的手上。

    “这应该不是我大唐所有之物。”

    梁建方又补充了一句。

    唐临眼里看着暗器,心里回忆着死者的伤口,他虽然不是专职仵作,但还是懂得一些基本的常识。他在心里对比了一下,应该就是这种暗器所伤。

    唐临也没有时间在和这在他眼中傻头傻脑的人混时间了,出了这事,他还怎么能睡觉。死了十多个老百姓,他还能镇定的办案。可今天要是梁建方也死了,那可就闹大了。

    “看来,还得进宫去找一些我朝兵器的资料才好,也只有从兵器入手了。”

    唐临喃喃道。

    ………………

    “什么,竟然没有抓到。哼,我可是给了你们百两黄金,你们竟然就这么回复我。”

    昏黄的灯光下,站在下面的人脸上的汗珠一清二楚。

    他心里清楚,眼前的这位可真是杀人不眨眼,但自己自从那次被他们弄进来以后,就再也不敢背叛了,即使是说写敷衍的话,也都不敢。

    “他太狡猾,下次我们一定成功。”他肯定的道。

    “成功?”上面站着的人冷笑了一声,像是从牙缝里挤出几句话道:“不用了,想你这样的蠢货,留着何用。给你一个剖腹谢罪的机会。”那人说完。当啷一声从一旁的刀架上抽出长刀,扔到那人脚下。

    “不,我不是东——人。”

    那人大惊,回头就跑,却不料突然从身后走出一人,一刀劈在面上,话也没有说完就栽倒了。

    上面的人没有管那人临死的挣扎,冷冷的对突然出来的人道:“怎么,这次的计划有变?”

    看那人无声的点点头,又道:“看来这次要很麻烦。”不过这次是对自己说。

    六十一 温饱问题之曙光

    “看,普通人多幸福。”

    站在长安最为繁华的东市,看着人潮汹涌,唐临也不知的感叹什么。

    确实,百姓永远都看不见政治上的那些阴暗与肮脏,在他们的眼中,切切实实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大人——”一旁的衙役低低的提醒道。

    唐临一愣,又苦笑的自嘲了一下,自己这是怎么了,难道在官司与衙门之间纠缠久了,竟然向往起普通人的生活了,想自己当年的时候……

    “走吧,快点进宫,最近事多,不要耽搁了。”

    唐临穿的很普通,大多数百姓都不知道,这个在东市口站了一会儿,犹如傻瓜的人,就是在长安城里护卫着百姓安宁的最高长官了。即使有知道的,也不敢说,生怕他是来找什么犯人的。

    永徽二年,皇上因为造纸术已经大成,所以下令将天下的四书五经、六艺地理等全部备一份,并在太极宫的中心,修了一座藏。这藏,可以说是整个唐朝对于文化记录最全最详细的地方了。就连长安书院的图书馆,号称天下第一书馆,也只能和这里比比文化,其他的军事之类,长安书馆是没有的。

    当然,这些也只有为数不多的人知道。而唐临,因为是大理寺卿,所以也知道。

    入藏,必须要有皇上的手喻,所以唐临进宫之后,就烦太监通秉去了,自己在殿外候着。

    李治正琢磨着大唐农业的分布,他不想形成那种靠着河流才能繁荣的局势。局部的繁荣与整体的贫困冲突之间,必定是地域文化之间的倾轧。而且这些地方如果被某些野心的势力看上,自然也就是动乱的根源了。

    李治思考问题的时候,是很忌讳别人打扰的。尤其是当他正憧憬在回忆里的时候,为此小桂子可没少挨骂,所以这次唐临也整整等了一个时辰,趁着李治起身如厕的功夫,才让他进了两仪殿。

    “朕还真不希望是唐卿来找朕啊,那就表示着长安最近又不平静了。”

    唐临看着李治莫名的笑意,不由得有些心慌,自己身为大理寺卿,竟然让长安在数天之内,连续发生多起命案,就连梁建方也几乎遭劫,他可以说是难辞其咎。

    可是不说不行,唐临也不是推脱责任的人,就简单的把事情说了一遍,又表明了来意。

    李治对梁建方没有印象,只知道那个时候,这个将军是赶着救驾来着,不过因为李治的问题,被玄奘搪塞过去而且语气极为严厉。本来这次回来是想着给他点什么奖励的,不过这一忙,就忘了。

    “拿来,朕看看。”

    李治只看了一眼,就默不做声,看似闭目养神,但已经服饰了皇帝三年的小桂子,却从他那微蹙的眉毛上知道,皇上现在正在烦心。

    用手势提醒唐临噤声之后,小桂子轻手招来一个宫女,吩咐让御膳房准备些莲子粥。

    李治似乎已经养成习惯了,一有为难的事情,就喜欢吃。

    一看那暗器的模样,李治的心里就不舒服,尽管自己已经是帝王了,心胸应该能装得下天下才对,可看到那东西,李治还是不由自主的在心里卷起了一丝恨意。

    因为他突然想起来一种人——忍者。

    虽然那暗器似是而非,但那特征还是在的。前些日子,李治特意跑了一趟军器监,从经验老道的老匠口中知道了忍者的存在,所以主管推断,这应该是小日本的忍者在作怪。

    如此不问情由的杀人,分明就是想让长安乱。若是想掩盖什么秘密,也说不过去,那梁建方他知道什么,怎么也会成了他们的目标。

    让李治愁的是,大唐的航海技术实在是太差。其实那个时代的航海技术根本就没有发展起来,甚至都没有一个完备的制度和经验之说。住在海边的渔民本来就少,而且大多是其他民族的人,汉族也只有东方河南、江南两道的少数住在海边的人才懂得一些驾船的道理。

    李治早就打着海的主意了,所以他对这些也早就留心过。据他来看,这个时代拥有最现今的航海技术的国家,应该是新罗。当然,有一个岛国,他没有考虑进去。

    东瀛人太狡猾,虽然有很多人飘扬过海,但他们是怎么过来的,什么样的船,大唐完全不清楚。

    不管怎么说,不能让他们在这样闹下去了。

    李治叹了一口气,睁开眼睛,顺手就拿起莲子粥吮了一口,又享受了半晌,才道:“此事的来龙去脉,朕已经知晓了,你先回去,朕会派个捕快给你做下手,助你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