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凤逆九天 > 凤逆九天第12部分阅读

凤逆九天第12部分阅读

    滚边小裘暖身,小的便扶敏珠姐姐上车取。只是找一段时间都没找到,连东阳长公主的披风也一并不见了,我们正在焦急,敏珠姐姐当即便拿下小的身上披风跑了回去。不过没一会儿,里面就乱了起来,到处是人声,小的不敢妄入,只得在门前张望,后来便知道公主您落水了。小的正要奔进去的时候,已经看到十四皇爷把您抱出来了。”

    “哦。”李如荼心中急转,据延福话里,这小裘与披风失踪确实是早有预谋,用以拖延敏珠,此时她十足把握确定是荣承闺搞的鬼,不过这东阳是否有参与整个计划呢?

    她看向立在一旁的敏珠,示意她接着说下去。

    “禀公主,奴婢一时找不到狐毛滚边小裘,心想这御赐之物不翼而飞,必定有些古怪,当即回头寻您去。不料跑了一半,便看见东阳长公主似是扭到脚,被玉竹搀扶着边喊救命,却是行宫门这边行来。”敏珠毕竟是庾夕派来暗中相助,何等精明,两句话便把过程中的疑点一一道出。

    李如荼沉默了,有可能是玉竹趁机绊得东阳拐了脚,然后深知人都聚在后院寻欢作乐,便故意说门前有新城宫里的人,向相反方向挪去。

    从东阳安排韦正矩与她在翠微宫见面来看,东阳与荣承闺关系不错,只是这些还未能证实东阳到底是真正的率真还是无间道达人,正在她愁眉不展时,缎轻敲门入内禀报:“禀公主,东阳长公主已到殿前,请求探望。”

    说曹操,曹操便到。

    李如荼秀眉一挑,道:“请东阳长公主进来。”

    名画:创世纪

    《创世纪》是米开朗基罗画在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礼拜堂天花板上的壁画,作品场面宏大,人物刻画震撼人心,是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之一。

    米开朗琪罗为罗马西斯廷教堂创作的巨幅天顶画《创世纪》,人物多达300多人,分成中央和左右两侧三个部分。西斯廷教堂天顶画是米开朗基罗在绘画创作方面的最大杰作。它分布在该教堂整个长方形大厅的屋顶。整个屋顶长3654米,宽1314米,平面达480。

    其中《创造亚当》是整个天顶画中最动人心弦的一幕,这一幕没有直接画上帝塑造亚当,而是画出神圣的火花即将触及亚当这一瞬间:从天飞来的上帝,将手指伸向亚当,正要像接通电源一样将灵魂传递给亚当。这一戏剧性的瞬间,将人与上帝奇妙地并列起来,触我们的无限敬畏感,这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

    体魄丰满、背景简约的形式处理,静动相对、神人相顾的两组造型,一与多、灵与肉的视觉照应,创世的记载集中到了这一时刻。上帝一把昏沉的亚当提醒,理性就成了人类意识不停运转的“机器”。亚当慵倦地斜卧在一个山坡下,他健壮的体格在深重的土色中衬托出来,充满着青春的力与柔和。他的右臂依在山坡上,右腿伸展,左腿自然地歪曲着。他的头,悲哀中透露着一丝渴望,无力地微俯,左臂依在左膝上伸向上帝。上帝飞腾而来,左臂围着几个小天使。他的脸色不再是号施令时的威严神气,而是又悲哀又和善的情态。他的目光注视着亚当:他的第一个创造物。他的手指即将触到亚当的手指,灌注神明的灵魂。此时,我们注意到亚当不仅使劲地移向他的创造,而且还使劲地移向夏娃,因为他已看见在上帝左臂庇护下即将诞生的夏娃。我们循着亚当的眼神,也瞥见了那美丽的夏娃,她那双明亮妩媚的双眼正在偷偷斜视地上的亚当。在一个静止的画面上,同时描绘出两个不同层面的情节,完整地再现了上帝造人的全部意义,这是何等高超的绘画技艺。

    大家如有兴趣可以去看看这幅名画,真的是很美!

    第四十四话 不入虎|岤焉得虎

    “皇妹……”东阳人未到声已扬,旋风般扑到床前,眼角已经满是泪痕。

    李如荼冷眼看着这个在唐代唯一给她带来温情以及亲情的女性,心中不忍,展开笑容,“皇姐,我没事,你就不要哭得如此……”

    看到李如荼苍白的笑容,东阳哭得更是起劲,“都怪我不好,明知你大病初愈,还让你喝了酒,又不在你身边好好照料你。”

    李如荼心里翻了个白眼,轻拍东阳握住她的手背,道:“皇姐若是心中有疚的话,瑱儿心中更是不安,针药调理之效便不显了。”

    “怎么会,皇妹福寿无疆,莫要胡思乱想!”东阳正色道,衬得她零乱的髻与她面上泪迹斑斑甚是可笑。

    李如荼捂嘴轻笑,道:“皇姐若是有心,可否逐瑱儿一个心愿?”

    “皇妹请说,我李琇若能办到,定尽心尽力,绝不言悔!”东阳指天立誓的表情有点滑稽,只是眼眸来得真切,李如荼不禁抹去之前猜度之心,叹息了一声。

    “皇妹叹息所为何事?”

    “瑱儿这些天想过,如今我夫家调零,即便皇上对我厚爱有加,我即使贵为长公主,毕竟妇道人家,终是要阔别宫闱。”李如荼再叹一声。

    “皇妹!”东阳又惊又喜,之前执意不嫁的妹妹此时居然突然看透了,心中不禁欢喜莫名,但见李如荼眉头深锁,又担心她游思妄想起来,急道:“你此番落水初醒,怎地豁然开朗了?”

    李如荼面上愁眉不展,心里暗道:我又不是脑子进水,叹道:“可是,驸马他……他对我确实情深意切……我,我实是不舍啊!”

    东阳被勾起伤心事。想起自己地丈夫同样被贬遭遇。千里之外生死未明。泪水再次爬满脸庞。饮泣道:“皇妹。我都是为你好。倘若你不喜那韦公子。待过些日子皇姐再为你另觅良人。你切勿伤了自家身子。”

    “皇姐待我好。瑱儿又怎么会不知呢?嫁谁由天决定罢了。只是改嫁之前。我想为夫君戒念佛。为他超度求得佛祖庇佑。好让他来世……来世与我再续……前缘。”李如荼卖力地饰演着。声泪俱下。心中暗道:长孙诠啊长孙诠。我可不是想要咒你死。你家新城公主与你逍遥快活留我一个在刀尖子上。你就忍一忍吧!

    “皇妹。如今她势力日渐强盛。倘若把驸马尸骨带回京中。只怕招她疑忌。”东阳为难地道。

    李如荼知道她忌讳武则天。重重叹了口气。道:“皇姐。瑱儿如何不知。我只希望可以到寺中静修几日。为他念念经。便已算是为他尽了心意。”说罢。便开始无声哭泣起来。撼人心神。

    东阳很是心疼轻抚着李如荼地背脊。道:“皇妹。你此番心意驸马在天之灵定是感动之极。相信驸马必能得上天庇佑。你就不要伤心了。”

    李如荼在皇帝口中得知荣承闺将入庙。心中打着如意算盘。如能籍机说服本意杀她地荣承闺。借用武则天地势力。铲除了庾夕。此为上策。这一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确实兵行险着。如果失败。她亦不能久留宫中。等待她地是改嫁韦正矩。然后循着历史地步伐被掐死。只好逃逸再寻报仇良方。此为下策。不过最重要地是。从早上皇帝地态度来看。她再不避开。只怕给他机会把她吃干抹净了。

    东阳沉思中自言自语:“此际已近八月上戊日,举国忙于秋社祭祀,”忽又灵光一闪,“皇妹落水那晚,皇上龙颜大怒,正要问罪荣承闺,荣承闺当场昏了过去,御医诊脉后说……”

    “御医说了什么?”见东阳噤声,李如荼心中一紧,连忙追问。

    “荣承闺怀了龙种。皇上大悦,便改令荣承闺前去法门寺戒三日休养,皇妹可一同前去有个照应。”

    原来如此,皇帝之前在她面前说要罚荣承闺为她祈福,不过是买猪头搭上的肋骨,顺道送的。自古汉人极重视子嗣,天子之后更是可贵,李治一听说荣承闺怀有龙种,便不舍得重罚了。

    “自私!”李如荼低低骂了句。

    东阳听得不真切问道:“皇妹,你说什么?”

    李如荼擦擦泪眼,凝重道:“皇姐,瑱儿也一同去法门寺吧。”

    “好,我这就上表皇上。”东阳点头应诺。

    法门寺东距京师二百余里,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于唐代被诸帝视为皇家奉佛的总道场,法门寺的住持则由皇帝亲自任命,备受尊崇。朝廷不惜巨资,几经扩建,终成瑰琳宫二十四院之宏工巨制。

    李如荼奏请出宫入庙,皇帝马上准了,是他有意让荣承闺与她多加亲近培养姑嫂情,又或他尚未想好解决方法,心中对李如荼愧疚、怜惜等复杂的情感加起来,便对李如荼的要求千依百顺。为了顾及宠妃与亲妹的安全,指派了一百名大内侍卫随行保护,由曹王李明督军。

    连绵十数辆马车与整齐划一的仪仗队伍,出了宫门,前是荣承闺的华丽马车,紧跟着新城长公主,连带贴身侍从,整整两百余人浩浩荡荡地向西进。路途并不遥远,但是早上一串冗长繁复的仪式,直到晌午才能出,夜间需要停下驻扎休整,次日中午方可到达寺中。

    此时秋意颇深,坐在奢华温暖马车中的李如荼悄悄掀起车帘,凉风一下刮到她的脸上,重重地打了个喷嚏。

    延福跟在车旁,担心望着李如荼。李如荼一摆手,招他过来,把早准备好的纸条塞到他手上,大声道:“快把沈御医请来。“然后在延福耳边低声道:“交给十四爷。”

    延福机灵地应道:“是。小的马上去。”

    看延福一溜烟似地去了,李如荼心中有点欣慰,至少有个人陪在身边,她这个复仇之路便不是孤军作战了。

    遥遥地,李如荼看着前方骑着白马的背影,风姿特秀,爽朗清举。她心中暗想:今晚他会来吗?

    ==

    关于法门寺

    法门寺因北周之灭佛而沉沦衰落,又因隋文帝之崇佛而东山再起。延及唐代,法门寺迎来了它最为辉煌的时期。法门寺的寺名为唐高祖李渊所取,他当时名义上还是隋恭帝杨侑的大丞相。唐王朝建立后,法门寺成为帝国崇拜、供养佛舍利的中心和皇家内道场,在国家宗教生活中占据至高无上的地位。

    唐王朝继承隋代供养佛舍利的做法,并形成“三十年一开”的制度,因为皇帝们相信定期迎送供养佛骨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富庶、康泰和和平。自太宗皇帝开启地宫供养佛骨后,在唐代的200多年间,先后有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和僖宗8位皇帝6次将佛骨迎进皇宫供养。唐帝迎送佛骨成为唐代宗教生活的重大盛典。

    唐代的法门寺,被诸帝视为皇家奉佛的总道场,备受尊崇。朝廷不惜巨资,几经扩建,终成瑰琳宫二十四院之宏工巨制,是为古代中国规模最大、等级最高、宗派最多、僧人最众的皇家寺院。法门寺的住持则由皇帝亲自任命。寺内大、小乘并弘,显、密圆融,成为唐代丛林梵刹之典范。如同唐代社会对各种文化所体现出的包容精神一样,唐代法门寺的佛教亦表现出各宗各派、共存共荣的兼容态度,这是其最值得称述的特点之一。

    唐咸通十五年(874)正月四日,唐王朝在最后一次送还佛骨时,用曼荼罗(结坛)之形式,按照佛教仪轨,以地宫中室为中心,四枚舍利为主体,构塑包罗万象的大千世界,以此实现“八荒来服,四海无波”的护国佑民理想。这是中国佛教密宗的最高结集,体现出印度佛教中国化后,融合儒家大同世界观念而再度升华的理想境界。

    唐代法门寺兴隆的基础是寺院经济实力雄厚。其经济来源是各方施舍,共成圣事:

    一是王室施舍。显庆四年(659)九月,高宗给钱五千,绢50匹,以充供养;同年十月,又敕常侍王君德送绢3000匹,供造阿育王像和补故塔用。显庆五年(660)三月,龙朔二年(662)二月前,则天皇后舍所寝衣帐、直绢1000匹,并为佛祖真身舍利造九重宝函和金棺银椁。长安四年(704)冬,施绢3000匹。上元初(760)七月,肃宗诏赐瑟瑟像一铺,事以金银之具,另有金襕袈裟以及檀香数百两之赠。贞元6年(790)二月迎佛骨时,倾都瞻礼,施财巨万。同时王室还赏赐给法门寺田产、房屋和车马。

    二是王公朝士布施,如三迎佛骨时“舍财投宝耻后”,五迎佛骨时“舍施唯恐弗及,有竭产充施”;咸通迎佛骨时,“宰相以下竟施金帛,不可胜纪”。

    三是民间施舍,都城长安还为佛骨成立了民间布施机构迎真身舍利,自开元之后,迄于咸通,计其资积无限。

    关于春秋二祭:

    唐政府一直重视一年两次的社日祭祀。早在建国之初(武德九年二月戊寅),高祖李渊就亲祀太社,并于此前的正月丙子日颁布《亲祀太社诏》,阐明祭社(稷)的意义,指出“厚地载物,社主其祭。嘉谷养民,稷惟元祀。列圣垂范,昔王通规。建邦正位,莫此为先。爰既旦都邑,建于州里,率土之滨,咸极庄敬。所以劝农务本,修始报功,敦叙教义,整齐风俗”;并针对“末代浇浮,祀典亏替。时逢丧乱,仁惠施薄。坛壝缺昭备之礼,乡里无纪合之训”的现状,力倡在全国恢复社祭仪式,令“四方之民,咸勤植艺,随其性类,命为宗社。京邑庶士,台省群官,里闬相从,共遵社法,以时供祀,各申祈报。兼存宴醑之义,用洽乡党之欢”。这一诏书“具立节文,明为典制”,使社日活动有了更高层面的制度保障。

    玄宗时期,社祭成为《大唐开元礼》的重要内容,它对“皇帝仲春仲秋上戊祭太社”、“仲春仲秋上戊祭太社有司摄事”、“诸州祭社稷”、“诸县祭社稷”、“诸里祭社稷”的详细规定,将从最高层到最基层的社祭活动都纳入国家的制度体系。天宝元年,玄宗下《饬敬祀社稷诏》,要求人们依礼祭社稷。天宝三年,又将祭社稷从中祀升为大祀。所有这些均表明了社祭备受官方的重视。

    上述政策或礼制规定不只是规定,唐代一些官员真的通过自身的积极作为,采取了若干举措使它们得以实施。比如唐朝初年刘仁轨为青州刺史时,就曾“劝课耕种,为立官社”。高宗永徽年间,张文琮为建州刺史时,也曾劝说当地春秋不祭社的百姓改弦更张,“欣而行之”。不仅如此,在天宝元年颁布的《饬敬祀社稷诏》中,官方还承认了民间私社祭社的合法性,认为:“至如百姓私社,宜与官社同日致祭。”此外,国家还在社日给官吏们放假,通常是春秋社日各一天,以使他们有时间参加社日活动,韦应物《社日寄崔都水及诸弟群属》诗云“山郡多暇日,社时放吏归”就反映了这一情况。

    官方对社祭活动的支持,除了社祭乃“列圣垂范,昔王通规”的原因之外,显然还有其经济上、文化上和政治上的意图。有唐一代,以农为本、以农立国的政策并没有改变,而在统治(包括皇帝及臣僚)看来,“田多不熟,抑不祭先农所致乎?神在于敬,可以邀福。”所以要想农业丰收,就必须祭祀社稷之神。同时,统治还以为祭社、宴醑能够“敦叙教义,整齐风俗”,令参与在“进退俯仰,登降折旋,明加诲厉,递相劝奖”之间达致“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境界。或换句话说,官方试图通过定期举行的社祭活动来密切乡里关系,明确尊卑秩序,并加强地缘的联系和控制。法国著名历史学家谢和耐曾正确指出:“中国成功地现了一种手段,能以最少的直接干预去统治最大数量的人民。此中最关键之点在于:应当在最小社会群体的水平上维持统治秩序。”对祭社支持的目的之一就是力争“在最小的社会群体的水平上维持统治秩序”。更何况,“有张有弛,文武之道”,给老百姓娱乐的空间,让他们有劳有逸,劳逸结合,正是治理国家的方法。其实无论出于何种意图,官方对祭社的支持甚至是硬性规定,都必然在客观上成为乡村民众祭社宴饮的重要因素。

    第四十五话 木兰花开紫红裙

    夜,月色朦朦,李如荼立在夜色浓装下,看着地面一泓积水清澈透明,倒映着月影,也倒映着竹柏树影,秋风过处,霎时影影绰绰,她嘴角展笑,来了。

    “你确是很大胆,明知荣承闺要杀你,还巴巴地跟来了。”李明语气仍是讥讽不屑,冷冷地抱着绿绮从树林一旁闪身而出。

    “你亦胆大妄为,冒险来此见我,就不怕武后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