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虎狼 > 虎狼第50部分阅读

虎狼第50部分阅读

军非常类似,对新军的各种手段也都十分了解:“上次的战报还说西营没有阻挡我军进攻的能力,怎么短短几个月,他们就强大了这么多?”

    “肯定是许平把手下的部队派入西营了,”参谋们宽慰蒲观水道:“我军刚刚渡过黄河,士兵都很疲惫,一时攻不下来也没什么,等我军修养些体力,定能势如破竹。”

    正如参谋预料的,经过一上午的激烈战斗,新军先头部队仍然没能填平闯军的壕沟并紧逼到矮墙下。

    李定国把相当多的步兵部署在壕沟里,当新军前进的时候首先会遭到矮墙和壕沟后的射击,等新军进一步逼近的时候,壕沟里的闯营士兵就会出击阻止新军逼近壕沟,不击退这些部队天一营的工兵就无法填壕沟。而壕沟前面对面的作战对闯军十分有利,他们可以得到来自棱堡的火力掩护,李定国亲自站在棱堡上指挥,如果发现某处是新军的主攻防线,他就会指挥壕沟部队后退,用矮墙火力阻止新军追击。而当新军企图填壕沟的时候,闯军又会展开反抢。

    “无法驱逐闯贼工兵就无法填壕沟,而我们的部队又不能站在对方的火力前白挨打。”棱堡配合燧发步枪,让天一营的指挥官一筹莫展,蒲观水下令让中军的赤灼营参谋上前观战,这些人参加过兰阳之战,蒲观水希望他们的经验能对自己有所帮助。

    “和兰阳之战一样,闯贼并不龟缩在矮墙后,而是把大批士兵部署在壕沟里,与我们展开反复争夺。”赤灼营的参谋们纷纷向蒲观水指出,如果被闯军引入类似兰阳的战斗模式,就可能导致新军的惨重伤亡,他们建议等把炮兵部署到位后再进行强攻。

    “好吧。”蒲观水不得不同意这一要求,望着横在道路上的这个小型棱堡,叹了口气:“许平他真不愧是工兵出身的。”

    蒲观水命令新军下午对阻击闯军继续保持压力,同时进行炮垒和过夜营寨的修筑工作。今天大军显然不可能向西取得重大进展,而必须要在附近过夜。

    “这个棱堡大概只有一千多闯贼在坚守,我军正面强攻损失不会小,当这个损失不能白费。”蒲观水命令赤灼营做好进攻准备,而天一营则进行休息,他亲自参与赤灼营的战术讨论,审定通过了明日工兵、炮兵与步兵协同作战的作战方案:“明天赤灼营发起进攻是,天一营从棱堡的两侧包抄,让两营的马队好好检查马蹄铁,明日闯贼如果不撤退那是最好,如果撤退的话我们一定要猛烈追击,不能让他们跑了。”

    在第二天凌晨时分,哨兵报告对面的闯军棱堡起火,蒲观水下令不得轻举妄动。天明后侦查得知,闯军确实已经于昨夜放弃他们的工事退去。蒲观水带着自己的参谋亲自观察闯军的防御体系,觉得它并没有在前一天的攻击中被严重破坏,而防御者的损失看起来也非常有限。

    带着心中的疑惑,蒲观水命令三个营拔营启程。当赤灼营向着开封方向进发不到五里,另外一座棱堡就又出现在他们眼前,也同样被层层的壕沟所保护。

    “对面的闯贼头目名叫李定国,他似乎对我们的条例非常熟悉。卑职简单计算了一下,如果我们按照条例要求的那样展开部队、布置进攻、构建炮垒的话,那么今天入夜前仍然无法发动大规模强攻。”一个参谋把他的计算结果摊在贾明河面前,闯军充分利用天气的因素,限制着新军的进攻速度。

    “这该死的许平。”蒲观水恼怒地叫道:“天一营构筑营地,赤灼营跟上,明日还是由赤灼营发起进攻,天一营和赤灼营马队做好追击准备。”

    新军不得不辛勤地劳动了一天。但是十一日凌晨,却发现闯军再次主动退却。拔营出发不久,蒲观水再次接到报告,先锋又一次被阻挡于闯军的防御阵地前。赶到前线的蒲观水望着那一条条如蛛网般的横壕沟和交通壕组成的防御区,命令周围的参谋道:“四下查探,看看有没有其它的道路可走。”

    侦查的结果当然是没有,沿着官道两侧的居民村落都已经遭到闯军的彻底破坏,即使离开官道这条主线,新军也必须每日搭建过夜的营地,而路况比这充满壕沟和障碍的官道还要糟糕。

    在蒲观水原本的预料中,他会遭遇到闯军用主力进行防御的坚固阵地,而不是这样一个个连绵不绝的小型防御阵地。他原计划利用火炮的优势,在摧毁闯军防御的同时重创敌人的部队,然后迅速抵达开封城下,击溃闯军可能的最后抵抗,给贾明河解围。看起来这个如意算盘不可能实现,蒲观水相信这条官道上必然密布着闯军类似的防御区。

    “不要等炮兵了,把炮队留给后卫部队,赤灼营和天一营并肩前进,遇到抵抗就发起进攻,我们不能这样和许平磨蹭。”

    ……

    十五日,许平和他的参谋们分析战况时,新军已经连续三天不待炮兵到位就发起直接的强攻。这三天来的战斗比前两日激烈得多,无论闯军或是新军都付出了比之前大得多的伤亡。前敌指挥李定国已于今日将隶属近卫营的第一步兵翼投入防御作战,轮换下西首营的两个步兵翼。李定国报告说,他将在明日把第二步兵翼顶上去,让今天激战了一天的第一步兵翼退后休息;而对面同样进行着轮换工作,今天猛攻第一步兵翼的是新军的天一营,估计明天会轮到赤灼营上阵。

    “战局完全在我们的掌握中。”许平对战局的进展非常乐观,步步后退的闯军能得到更充分的休息,而新军则必须在焦土化的战区上艰难前进,每天辛苦地搭建营帐、修复道路。巨大的工作量正迅速消耗着新军官兵的体力:“根据新军条例,这个时候应该考虑包抄,但蒲将军却没有办法进行包抄。我估计快有人要提出分兵前进了,但他绝对不会同意,镇东侯肯定事先反复向他强调过这一点。”

    ……

    “我不能同意分兵!”与此同时,新军军营中的蒲观水断然拒绝了天一营营官成平的建议:“敌暗我明,水营离开主力就可能遭到闯贼的伏击,你难道忘记了祀县的教训吗?”

    “可是这要打到什么时候?”成平满脸都是苦恼,今天作战,天一营有五十人阵亡,一百多人负伤,由于远离明军的补给基地,这些伤病员无法后送,必须留在营中。渡河几天来,还有百多人因为受寒而倒下:“大人,我们必须寻求与闯军主力的决战,然后去开封渡过这个冬天。”

    蒲观水责备道:“你这样急躁正是中了贼子的下怀。许平他采用这种战术就是希望我们沉不住气分兵包抄,好让躲在暗处的贼人能够一次打掉我们一个营。”

    “可是大人,这样暴露在旷野里很快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病号,等伤病员超过千人以后,我的营就会被拖得失去进攻能力。”

    “所以我们要改进战术,不能再被贼人牵着鼻子走。”

    十六日,李定国发现新军没有急于进攻,远远地在闯军防御工事外停下脚步修建营垒。经过平安无事的一天后,李定国故伎重演,命令闯军放弃阵地后退。现在第二步兵翼的指挥官是一个名叫张为的年轻中校指挥,闻令后他问李定国道:“李将军,我的部队今日并未交战,是不是可以考虑多坚守一日。”

    “不可。”李定国笑道:“我们还是要按照原定计划撤退,让新军每日都要行军、筑营,让风雪来消耗他们的体力。”

    “这个卑职明白,”张为点头称是,但又道:“可是一枪不放就撤退,实在心有不甘。”

    “张兄弟啊,”李定国笑着伸出三根手指:“第一,显然官兵是打算明天上午部署,下午从容地猛攻,给我们造成大量的伤亡;第二,现在官兵的军力还没有完全被拖垮,我们逼着他们累了一天才前进了五里路,已经很合算了,为人不可过贪;第三,后面有的是苦战的时候,我们要保存军力。”

    “遵命,将军。”

    ……

    京师,狼岤。

    “许平在河南部署阵地连绵抵抗,试图消耗我军的兵力,”对这种战术金求德和蒲观水一样感到非常头疼:“冬季本来就不是打仗的好时机,如果一战决胜负也就罢了,这样暴露在荒郊野外,部队的病号很快就会比伤员还多。”

    参谋们对眼前的局面都没有什么好主意,教导队的宋建军教官被金求德召来:“加强冬季作战训练,我没有太多的时间给你,紧急训练十五天,然后就发去河南战场,蒲将军那里肯定需要大量补充。”

    宋建军感到很为难,这么短的训练时间效果可想而知不会好:“是不是让侯爷向朝廷建议一下,把教导队暂时移向山东。”

    “明知道不可能的事就不必去做了。”如果镇东侯不是练兵总理而是大都督的话,金求德就会在山东建立一个大营,就近接受伤兵,同时把补给和补充兵发向这个大营。如同当年在西南时做的一样,不过这个建议已经被朝廷否决了,朝廷不愿意让镇东侯的兵权蔓延到每一个有烽火的地方。

    金求德看着地图,闯军退却的速度虽然比预料的慢,但仅靠这种战术是不能避免决战的:“许平他不可能永远这样退下去,迟早他得调头与我军决一死战。”

    第二十八节 消耗

    战斗进行到二十日后,新军中的病号已经大大超过伤员,总计有一千多人病倒。

    “大帅,这是参谋司的急令。”

    蒲观水刚刚收到的,是从京师来的紧急建议,这份建议表明是镇东侯亲自过问河南战况后提出的,蒲观水对此当然非常重视。

    “河南的战斗已经持续十天了,许平很显然会把这种拖延战术继续下去,让严酷的天气和焦土化的道路不断加重我们的负担。眼下我们还能勉强将伤兵病号后送,但不需要太仔细地思考,我们就能知道这是我们迟早无法承担的负担,新军的运力是有限的,新军的兵员补充速度也是有限的,如果不改进我们的运输补给方式,我们的战力就会随着战线不断向前推进而急剧恶化。每一个新军指挥官都必须意识到我军的不足,不仅仅是口头上,而是发自内心地正视这一点……”

    蒲观水轻声读着镇东侯的来信,如同多少年前一样,镇东侯总是喜欢用这种朋友间的坦率口气与部下们探讨问题:“两个问题摆在我们眼前,或者承认失败,或者改变我们的条例。我以为,每一位指挥官都不应该存有侥幸心理,认真地问自己一句:你打算承认战败么?如果不的话,就开始尝试改变吧,新的局面需要新的条例,我们已经不是在辽东战斗了。”

    镇东侯提出了很多建议,蒲观水把部下们召集来一起商议,其中主要的思想就是彻底改变明军由各单位保护、处置属下伤兵的思维。镇东侯建议建立连绵的兵站,新军各营要设法抛下这个包袱以提高机动能力灵活迎战。

    “……我并没有到过河南,这些条例只是我的一些设想,是否可行还要靠指挥官和参谋们的共同努力。你们必然能够克服眼前的难题,取得胜利并将我军继续完善,对此我深信不疑。练兵总理黄石。”

    蒲观水念完镇东侯的信后,大营里的三营指挥官半晌无言,对镇东侯的命令,这三位指挥官和蒲观水一样都习惯不问原因去执行,但这次发来的条例,实在是无法执行下去。

    “侯爷要求我们建立兵站,把伤兵病号就地留下,减轻各营负担也免得他们跟随大军行军病情进一步加重,这个……”成平磕磕巴巴地率先打响了第一枪,伤病问题确实是令人头疼的问题,镇东侯这封几天前写成的信中预言的问题已经成为了现实。后送已经变得无法实现,随着部队继续向前推进,离山东的补给基地已经非常遥远,重伤、高烧的士兵在这种天气长途后送无异于谋杀。猬集成一团推进的新军三营,为了照顾这些伤兵,不得不自行放慢脚步,带着这些病号缓缓前进,每天都需要为这些士兵准备特别的宿营地,这进一步加大了本来就很繁重的工作量:“侯爷的用心是很好的,侯爷确实是高瞻远瞩,但,但……”

    成平说了几个转折词,无法继续下去了,魏武哼哼唧唧地接茬道:“我们没有保卫兵站的兵力。”

    之所以不敢把伤兵抛下,就是因为蒲观水不愿意分散兵力,而魏武担心这些兵站会成为闯军的攻击目标:“如果要建立兵站,我们需要大量的友军协助,河南这里没有我们的地方官,百姓逃散一空也无法指望。再说,就是真有百姓,难道我们敢把兄弟们交给他们么?”

    “可是侯爷说,这样我们迟早会被压垮的,难道我们要承认战败么?我们明明还没有打过一场硬仗,怎么可以承认失败呢?”这些日子以来,由于伤兵难以后送,所以补给里不得不添加大量药品,这挤占了其他军需的运力。如果新军继续向前推进,而且沿途都被许平彻底清野的话,那么补给就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后送伤员的数目也会越来越少,需要的药品补给自然会越来越大。

    每天蜗牛爬一样的前进速度对新军的士气固然有影响,但更加不满的是那些和新军一起的民夫,他们对此已经是怨声载道。蒲观水严格执行着新军的安全条例,所有的物资在扎营时都必须从车上卸下,进行妥善的安置,第二天再重新装车。民夫们的不满渐渐压倒他们对官兵的畏惧,他们开始在公开场合大声地抱怨:每天晚上铺沙防火的一直折腾到半夜,早上天不亮就开始装车,走不了几里就又要卸车、上油,这不是穷折腾么?

    但蒲观水仍然一丝不苟,他决心严格执行一切相关条例,绝不给闯军以丝毫可趁之机。在这种严格的指挥下,民夫也有不少人病倒,在没有人烟的荒郊野外,如果不忍心让他们去死就得收留他们,这些人当然更加无法后送,蒲观水估计很快病倒的民夫就会超过需要照顾的新军士兵。

    “大帅,末将觉得……”成平鼓足勇气说道:“末将觉得侯爷有些过于担心了,我们遇到的问题,闯贼一样会遇到,而且只可能比我们更严重。我们的物资可以源源不断地从后方运来,兵员有教导队在补充……”

    “这补充是绝对不够的。”截止到昨天,蒲观水发现自己一共需要补充一千五百名士兵和八十名军官,但现在他只得到二百名士兵和八名军官的补充,而且还是从山东紧急抽调来的。每天都有新的申请发往京师,但等参谋司看到,再训练,再发来河南,那就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

    “但至少还是有的。”成平道:“而闯贼那里是死一个少一个,枪支也是丢一杆少一杆,我们损失固然大,但是闯贼更忍受不了,这种天气他们不老老实实地呆在温暖的营帐里,非要拖着我们在野外跑,根本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两败俱伤之举。”

    “最关键的是,侯爷也说过他没有实验过这条条例,”见有两位指挥官打头阵,参谋们终于也开始表示反对了:“到底该如何建兵站,到底两个兵站之间距离多远,如何保护?如何后送?如何补给?侯爷也承认这些条例不一定准确要我们自行研究,可我们没有时间啊,前方的士兵总嚷嚷着饭食里油水不够,被褥不够保暖,我们哪里还有多余的运力来输送建筑兵站需要材料呢?”

    ……

    “蒲帅要我们出兵相助?”郁董拿着新军的加急文书,不可思议地问道:“蒲帅怎么会想起我们来了?”

    “小的仔细问过使者了,”亲丁报告道:“蒲帅觉得我们是汴军,一定日夜盼着打回老家去。”

    “我确实是日夜盼着打回老家去。”郁董显得有些伤感,那一头盔的乡土就被他放在床边,每天郁董就躺在乡土旁入睡:“可是那许平分明就是黄候的大弟子,只好黄候一天不来河南亲自出手教训他的弟子,我是不会回去送死的。嗯……蒲帅还说什么了?”

    “使者说蒲帅不要我们上去打仗,只要在后方帮他守住粮道、伤兵就可以了,让他能够腾出手来作战。”亲信们倒是觉得这个差事不算很重,察看郁董的脸色问道:“要不,大帅您亲自去问问那个使?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