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正德王朝 > 正德王朝第9部分阅读

正德王朝第9部分阅读


    “来武学院之前,你们都是耕种渔猎的百姓,”杨慎继续说道,“在家时的苦楚艰难,与为官时的食银容易,好好思量,此乃皇上对你们的厚爱,你们将如何报答?”

    少年们在三位带头千户的引领下,齐声吼道:“忠心一片,死而后已。”

    杨慎最后总结道:“皇上养你们千日,不过望你们杀敌于一时,你不肯杀敌,皇上养你有何用?就算军法让你漏网,上天也会取了你的性命!”

    仍然是三位少年千户带头:“万岁爷指向哪里,我们就打向哪里!”

    最后这句话,是朱寿的恶趣味,事前吩咐杨慎和三位少年千户演练纯熟,才能起到上下通达的效果。

    朱寿的这出戏码,并不是完全瞎搞,如同前文所说的那样,不管是他,还是朱厚照,都清楚一个事实:大明的军队,大部份都不被皇帝所掌握。

    为什么?

    很简单,不管古今,打仗打的是什么?

    两个字:后勤!

    当然,你要扯演义里面那种几十万大军背干粮横扫天下的段子,我也拿你没辙。

    古代行军,一日不过二、三十里,如果能日行百里,那可以称得上是天兵神将了,制约行军速度的,就是后勤运输能力。

    实际的战斗就不说了,但凡是大会战,没有不考验后勤实力的,如果上升到国家命运的决战,那就得看国力的比拼了。

    某元帅有句很老实的名言:“某某战役,是百姓们用数百万小车推出来的。”

    皇帝的圣旨,的确没人敢违抗;大明的军队,也都是皇帝能指挥得动的。

    但是后勤呢?全都掌握在文官集团手里。

    “皇上,没粮了”、“皇上,没银两了”、“皇上,没军械了”、“皇上,士兵哗变了”、“皇上,军营里一个人都没有,连鸟都没米啄食了”……

    如果一个皇帝非要耍横,大规模地调集军队,干自己想干的事,比如出塞跟蒙古人火并啊、帮朝鲜人打群架啊、没事教育一下小日本战国群雄啊、警告某些活佛不要分裂祖国啊,那么上面那些话,将会不断地呈现在皇帝的眼前,让他的所有举动都陷入泥潭。

    后世的万历三大征,就是用血的教训告诉帝王们:皇帝,没那个本事,就别去玩军事,玩玩宫女多好,又环保又绿色,还能培养下一代。

    当然,如果皇帝陛下只是想砍某些人的脑袋,比如阉党啊、李东阳一派啊、杨廷和一派啊,诸如此类,还是有无数军队听皇帝号令的。

    因为没有哪个集团,会是铁板一块,每个人都有政敌,每个派系,也都有敌对派系。

    但是皇帝如果想改变游戏规则,从根源上解除文官集团对于军队的控制,甚至超过朱重八和朱棣,不靠勋贵集团,而是建立起从属于自己的军事后勤补给制度,那么遭到的抵制压力,将是任何皇帝都无法承担的。

    朱寿用了一个最单纯的做法,来建立自己的勋贵集团和后勤补给制度,那就是扩大皇帝的内库。

    明代的内库,是由朱重八建立的,按理说皇帝富有四海,是不应该有私财的,甚至重八哥还批评过宋太宗,说他设内库是小家子气。

    但重八哥不久就自己扇了自己一耳光,开起了内库,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内库的钱,由太监们掌管,也就是皇帝自己说了算,不用听文武百官的废话,用处非常大。第二,重八哥觉得自己很牛x,但并不代表后代也很牛,因此有些银子傍身,总比处处看文武百官们的脸色要好。

    不得不说,重八哥对后世历史的预估、人心的掌握以及对财富力量的认识,都远超其他帝王。

    朱寿虽然没有高深的政治智商,但他从后世穿越而来,没见过猪跑,总吃过猪肉吧。根本就不用人教他,钱能通神这个真理,新时代的小朋友都知道。

    因此扩大内库的来源,就是朱寿搞拍卖会的深层原因之一。

    内库,又称为内承运库,它和内府供用库、司钥库并称为大明宫内三大库,都是皇帝的小金库,如今的掌印太监,就是前文曾经出现过的陈敬陈公公。

    陈公公比朱寿大十岁,现年二十七,从小就侍候着朱寿,在宫中的小字辈太监中,他和王伟、苏进并称为“三小虎”。

    拍卖会每年都可以搞一次,东海公司也能源源不断的赚回银子,替朱寿把内库扩大。

    如今二十个通商口岸都传来利好消息,各大船队如雨后春笋般,从大明的各个阴暗角落冒了出来,正大光明地驶向海外的若干大小国家。

    据龙江宝船厂营造提督太监王伟的秘密折子汇报:从南直隶到日本的商队,两个多月就能来回一次。而这个数据在年初的时候,是九个月!

    其实商队的航海时间并不长,其他时间,都是花在两边通关系、收集货物和等待季风这些事情上面。如今时间缩短到两个多月,说明通商口岸扩大之后,在银子的诱惑下,大明的走私犯们爆发出难以估计的潜力,克服了季风、海盗等诸多困难因素。别说朝庭的商税了,明年的拍卖会,也许还会给朱寿一个惊喜。

    不过随之而来的商品冲击、农民破产等诸多问题,就不是朱寿这个宅男所能想到的了,连后世的经济学家们也拿着没办法的事,国际贸易的衍生问题,在大明朝也基本属于无药绝症。

    就让这些头疼的问题去为难数年后的青年朱寿吧,眼下有着银子在手的少年朱寿,正得意洋洋地看着他的少年军官团,准备开始自己的调教历程。

    第三十一章 榜样的魅力

    皇帝训话前,少年军官们都是抬头挺胸的,能够把自己的小脸,展现在皇帝的眼中,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文官大臣们有的开始犯困了,杨慎和少年们的表演痕迹太重,被这些老戏骨一眼就看了出来,没营养的话,谁愿意多听?

    太监们自然是时刻准备捧皇帝的臭脚丫子,他们一颗红心,就算皇帝说粪坑是香的,他们也决不会说是臭的。

    张永张提督做了个手势,提醒在场的侍卫们,要随时注意皇帝讲话的段落,准备按事先演练的那样,带头高呼万岁。

    不得不说,古往今来,领导讲话,都是最正确不过的废话,却是听的人最多的废话。

    朱寿并没有从大明的国际形势、国内形势、财政形势、军事政策等方向开口,而是对身边的一个老头笑了笑,问道:“英国公,你几岁继承的爵位?”

    这是个蓄着白胡子、穿戴衣着都极为奢侈的老头,一条宽达三指的黄金带横于腰间,闻言豪迈地回道:“回圣上话,老臣九岁时,蒙先皇恩典,袭了先父的爵位。”

    这老头正是英国公张辅的儿子张懋,现年六十七岁,五十八年前的土木堡之变中,他的父亲战死,刚满九岁的他,就继承了父亲的国公爵位,累官至太师。

    史载他有一百多名娇妻美妾,可谓是羡杀旁人。

    不过这不是重点,生理年龄只有十六、七岁的朱寿,目前对美女的兴趣还不是饥渴难忍,还用不着跟张老头交流推妹体会。

    “同英国公遭遇类似的,还有何人啊?”朱寿明知故问。

    张懋按照事先跟皇帝商量好的答案,悲痛地回应道:“指挥使以上,凡四百余人,老臣还算幸运,得先皇厚恩,顺利袭爵,平乡伯陈家,被兵部推了四次,吏部推了两次,最后还靠先帝颁了圣旨,方得继嗣。”

    朱寿对众少年说道:“世家大族出身的武将,袭爵得官,皆非易事,你们小小年纪,便可当上千户、百户、总旗、小旗,三年学成之后,优异者,可为朕之亲卫,其余人等,也各有前程,当时刻深思官位的来之不易。”

    按许进许老头的打算,武学院的培养期限是三年,从明年起,每年招收一千五百人的新学员,水、步、骑的比例,还是平分。

    这也是朱寿的最低要求,本来他想走暴兵流的路子,但大明的现实告诉他:皇帝,这是走不通的。因此三年之后,每年能有一千五百人毕业,也算是差强人意。

    包括少年们在内的殿内众人齐声回应道:“吾皇万岁!”

    朱寿学着某伟人的样子,摆了摆手,殿内立即安静了下来,鸦雀无声。

    “保国公,弘治十三年、十四年和十八年,你三次出塞,有何体会?”朱寿又对另一个老头笑了笑,轻声问道。

    他身边站着三个老头,除了张懋外,另外两个分别是保国公朱晖和成国公朱辅。

    朱晖,是保国公朱永的儿子,是凭英宗朝的夺门大功升上来的功勋世家,长得威武非凡,还蓄着及胸的大胡子。

    “边军毫无军纪可言,临阵脱逃者众、滥杀无辜者众、杀良冒功者众,不听号令者,更是比比皆是,各行其事,老臣领兵之后,为严肃军纪,亲手杀掉的罪兵,就达二十余人,被老臣下令处死的,更是数不胜数,”朱晖同样悲痛地说道,“行伍之中,若是军纪不严,轻则断了自个儿性命,重则丧师辱国,被后人所唾弃!”

    保国公大人在说这话的时候,旁观的文臣们都只得拼命忍住笑,因为大明诸多名将统帅,数这位老大人的军纪是最差的,他要认第二,都没人敢跟他争第一。

    弘治十四年,小王子进攻宁夏等地,朱晖领军出击,结果畏战不敢前行,斩了十二个敌人,就为一万多将士请功,顺道还马蚤扰平凉等地的百姓,抢了无数钱财,被传为一时笑谈。

    不过孝宗依然信任他,命其总督团营,领三千营、右军都督府。

    弘治十八年,孝宗驾崩,朱厚照登基,又让他出击蒙古,结果也是假冒军功,被文官们弹劾,最后还是朱厚照一力支持,加官做了太保。

    由此可见,保国公大人的名将二字,充满了浓厚的水份,远没有许进来得实在。

    不过老人家的演技不错,充分满足了朱寿的要求,完成了事前布置的任务。

    “每日的操练,你们觉得辛苦,”朱寿看着少年们,说道,“军有军纪,院有院规,你们的一言一行,朕都看在眼里,若有遗漏的,有司也会禀报于朕,这三年,你们若有作j犯科、不守军纪院规的,朕定斩不饶。”

    朱寿让这些老将出来现身说法,是受到后世某支军队的影响,深知榜样的作用,才是无穷无尽的。

    这些功成名就的国公,对少年军官们的诱惑,就如同后世拿破仑所说的那样:不想当国公的士兵,不是好少年!

    等欢呼声平静下来之后,朱寿对少年们笑道:“都别紧张,朕赐了你们这么多银两,岂能轻易砍了你们的脑袋?朕还盼着你们能多杀几个敌寇,替朕出几分力气呢。”

    一张一弛,才是演讲的奥秘所在,老是让听众们的弦绷着,效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军纪这种事情,是需要长年累月的训练,才能有效果的。单靠几句话,顶天就是让少年们明白皇帝很重视军纪。这又不是主角的世界,一番话是不能让士气爆棚、军纪加一百的。

    “你们到这儿来,每日里都有银子到手,学成之后,除了替朕出力外,可曾想过,还为何而战?”说完之后,朱寿转过头,对成国公朱辅笑道,“成国公来说说看。”

    朱辅没有前两位国公的年纪大,假装咳嗽了一声,回道:“皇上所言,可谓发人深省,微臣年少时,随父出征,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家中的老母妻儿,臣的父亲也是如此,每次有家书送入军营时,营内欢声雷动,比打了胜仗还兴奋,因此依微臣愚见,上阵杀敌,一是为皇上分忧,二是为家人博个封妻荫子、光宗耀祖。”

    朱辅是靖难首功朱能的后代,祖父朱勇也是死于土木堡一役,他外貌出众,锦袍着身,看上去颇有几分威严。

    这也是朱寿选择这三位国公来现身说法的主要原因,其实曹雄更适合来开导少年们,不过曹老农民卖相差,又只是个总兵,说服力不强,吸引不了人。

    至于更有说服力的许进,打死许老头,他也拉不下这个脸皮来做戏,要知道许老头好名声胜过生命、官位和财富。

    再说许老头是文官出身,这种摆明了是替武勋们造势的花活儿,许老头是宁愿站在旁边打瞌睡,也不会来掺和的。

    三位国公都是人精,皇帝一出手,他们就明白怎么配合。武勋集团被压制得太厉害了,有新鲜血液进来,是他们相当喜闻乐见的,至于是不是这群少年成功上位,倒跟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

    正如保国公朱晖事后所说:只要皇上有这门心思,就算是耍猴戏,老夫也得给他编圆了。

    被打压得狼狈不堪的武勋们,要的,就是朱寿的态度。

    “成国公所言极是,”朱寿紧接着说道,“只要你们奋勇杀敌,替朕争个脸面,公、侯、伯,朕都愿赐给你们,太祖朝有二十二国公(始封,非追授)、五十三侯爵,成祖朝有三十六伯爵,二十年后,愿诸位都将以功封爵,光宗耀祖。”

    众人自然是欢声雷动。

    朱寿这话不真不假,完全是诱导小朋友们玩命,太祖那是开国大功,成祖是靖难大功,才会涌现这么多公侯伯爵。他没敢说自己老爹孝宗,一辈子就封过五个伯爵、一个侯爵和一个国公,其中还有三个是他外公和两个舅舅。

    可见在大明王朝,消息闭塞还是有很多好处的,至少不用担心某天被人翻出皮带、手表之类的,白白浪费了几十年的奋斗。

    不过这群小土包子少年,哪里懂得这些门道,他们的心眼,早就被三个高富帅前辈给吸引住了。国公啊,多么牛x的人物,这辈子要是能当上国公,那就死也甘心了。

    至于一将功成万骨枯之类的真理,谁也不会去记在心上,死的肯定是配角,不会是自己。

    在朱寿的话告一段落之后,骑军千户张云霖首先站出来,按照事前的布置,满面泪水,失声痛哭一小会儿,方才跪在地上,对朱寿喊道:“圣上厚恩,微臣粉身碎骨,也难报答,蒙古鞑子杀我亲族,毁我家园,学成之日,微臣愿赴边关作一小兵,为陛下杀敌,直至战死沙场。”

    他演作俱佳,感染得周围的骑军少年们红了眼圈。他们都来自于陇右、陕北一带,说起蒙古鞑子的罪孽,他们人人都可以翻来复去说上个天,还不带重复的。

    当然,作为良家子的他们,这些事也都是道听途说,当不得准,不过这并不阻碍他们和其他少年一起脑补啊。

    朱寿略微作了个眼色,张永张提督就连忙跑过去,扶起了张云霖。

    “你家里遭了何难?”按照事先的台词,朱寿关切地问道。

    张云霖擦了擦泪水,回道:“微臣父母俱在,不过微臣的远房表叔,全家都被鞑子杀了个干净,他们坞堡里共有千余口人,上到八十岁的老翁,下到刚出生的婴儿,无一幸免,表叔待我,有如己出,如今被鞑子所杀,有如是杀我父母家人,不报此仇,誓不为人!”

    能从五百名牧民少年中脱颖而出,当上骑军千户的家伙,自然有好几把刷子,演个小戏什么的,也不在话下。

    什么枪尖挑婴儿、开膛杀妇人、轮x一百遍之类的段子,张口就来,照着朱寿从后世某大屠杀里看来的真实事例,将某岛禽兽们的罪行,依样画葫芦地照搬出来,跟蒙古鞑子们联系在一起。

    至于事实如何,倒也无人会去关心,反正明朝时期蒙古鞑子们的罪恶,比后世的某国禽兽,也好不了多少就是。

    从此张云霖表演的这段样板戏,就成了大明武学院的保留节目,逢年过节,都会拿出来提高士气。

    数年之后,等这群军官进入大明军队,开始带兵之后,这些样板戏又成了日常的士兵教育工作,是提高士气和降低投降率的可靠保证。

    最后杨慎站出来总结道:“忠君、爱家,就是你们上阵厮杀的根本!”

    朱寿很满意地点了点头,宣布结束这场别开生面的皇帝训话表演。

    从这次的成功可以看出,宅男在某些方面,比如说表演啊、装13啊,还是占有很大优势的。

    不过朱寿很快就笑不出来了,因为在提升杨慎为伴读小书童后不久,从京城传来消息:海州爆发了严重的外交动乱。

    第三十二章 海州之乱的起因

    在王昭妃的眼中,自家男人的宠爱,是天底下?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