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重生之全能学神 > 第三百九十七章 新能源汽车

第三百九十七章 新能源汽车

担着被全国舆论唾骂的威胁赚钱,还可以得到比做医疗广告更多的收入。”

    “愿闻其详”

    “造车”

    “造车???”

    “没错,就是造车,新能源汽车,短则两年,长则5年,baidu就可以从新能源汽车项目中实现收益”

    人工智能兴起后,baidu原本就是注重研发智能驾驶,叶倾现在只不过是让其提前了数年而已。

    “新能源汽车?叶总说的话越来越让人匪夷所思了”

    “怎么,诸位对新能源汽车不看好?”

    “大家有谁听过特斯拉吗?”

    一名高管点点头:“我知道,是m国一家造电动汽车的企业”

    “没错,m国的特斯拉已经在开始做了,我们为什么不能跟进呢?新能源汽车可没有传统燃油汽车那么多的门槛,只要我们有更先进的技术,完全可以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第一企业”

    可能很多对汽车历史发展不是很了解的朋友会认为,电动车的发展是最近几十年才出现并兴起的。其实不然,早在1873年英国人罗伯特·戴维森就制造出第一辆实用的四轮电动汽车,这比现代汽车鼻祖的卡尔·奔驰于1886年公开测试的第一辆内燃机汽车“奔驰1号”还要早13年左右。但是由于成本和技术方面的限制加上续航里程短等因素,上世纪四十年代,电动汽车在和燃油车竞争中陷入瓶颈时期并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当中。

    日月星辰,斗转星移。一晃30多年过去了,当汽油机正处繁荣盛世时,1973年爆发的中东石油危机敲响了能源紧缺的警钟,人们不得不开始关注其它动力的汽车,因此电动车再一次进入到了人们的视线中。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riben和m国生产了一系列电动汽车,比如克莱斯勒tevan和丰田ev。名气最大的属1990年,通用汽车在洛杉矶车展上展出的一款双座概念跑车ev1,它是通用开发的第一辆现代化电动汽车,从静止加速到96km/h的时间小于9s,一次充电可以行驶144km,轰动一时,成为上世纪90年代电动车的经典之作。不过,它们最终都是昙花一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21世纪,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加强,制造一款高续航,高性能的环保电动汽车呼声再次响起。虽然屡次出现机会,但电动车确发展不起来,根源在于它不仅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充电麻烦、保养成本高以及续航里程短等问题,这些弱点严重阻碍了电动车的普及。但是通常随着历史剧情的发展,这时会出现一个攻破各个难题的主角,而特斯拉恰好在这个时候诞生了。

    谁能想到此时毫不起眼的特斯拉会为短短数年后成为颠覆人们出行方式的一家企业?在大家还在质疑电动汽车根本不行的时候,特斯拉已经在全球攻城拔寨,其ceo更是凭借特斯拉的恐怖市值成为全球新首富,直接干翻比尔盖茨,巴菲特这些老牌寡头。

    2003年7月1日,马丁·艾伯哈德与长期商业伙伴马克·塔彭宁共同创立了特斯拉公司。

    由于艾伯哈德没有建造电动跑车所需资金和材料制造经验,最终找到acpropulsion公司。在acpropulsion公司ceo的引见下找到埃隆·马斯克,2004年2月,马斯克向艾伯哈德的团队特斯拉(tesla)投资630万美元,但条件是出任公司董事长、并拥有所有事务的最终决定权。2004年到2006年,虽然特斯拉公司人数一路由20人增至150人。但首款车型teslaroadster的研发工作却遭遇了瓶颈。2007年,危机集中爆发,而变速箱问题成为导火索。作为一辆堪比保时捷和法拉利的超级跑车,teslaroadster对高性能加速的要求非常高,这时候,普通电动车不配备多级变速箱的情况显然不能满足roadster的需求,因为异步电机在低转速的情况下功率输出效率较低,所以引入二级变速箱顺理成章。但问题是,如何在高压高功率电控系统和变速箱协调之间做系统性研发,业界还没有先例。克服重重困难,teslaroadster还是投产成功了。

    2008年10月,第一批teslaroadster下线并开始交付。但原计划售价10万的roadster实际成本却高达12万,和既定的7万成本相距甚远,马斯克不得不将售价提升至11万。这一举动引来预定客户的极大不满,在洛杉矶举行的客户见面会上,愤怒的购买者差点把马斯克围攻晕倒。当tesla面临赔钱卖车的窘境并资金出现困难的时候。马斯克用先进的技术打动了戴姆勒,后者最终投资7000万美元收购tesla10%的股份,两家公司也进入更紧密的战略合作阶段。不久后,tesla又与丰田签订合作协议,为丰田提供电池组以及电动发动机。为了维持现金流,马斯克又拿出了自己仅存的6000万美元,用于生产和工程的流动资金。

    没有记错的话,这几笔钱把tesla从悬崖边拉了回来,等到明年6月份,特斯拉将在纳斯达克上市,融资额达226亿美元。开盘当日,埃隆·马斯克也在账面上力挽狂澜地赚了63亿美元,特斯拉也由此成为第一家在m国上市的纯电动汽车独立制造商。

    一个新的出行时代正在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