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重回明朝当皇帝 > 重回明朝当皇帝第1部分阅读

重回明朝当皇帝第1部分阅读



    一旁伺候的小太监安宁忙说:“万岁爷,已经午时了,该用膳了。”

    “传膳吧。慈圣皇太后用过膳了么?”

    “太后娘娘已经用过膳,现在在仁圣皇太后宫中。”

    万历即位后,尊生母李贵妃为慈圣皇太后,陈皇后为仁圣皇太后。两宫太后相处和睦,对万历帝也是爱护有加,这让前世经历过太多血腥和背叛的沈觉非很是感动,不知不觉间将两位太后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尚食太监带着一群宫女摆上午膳,十二碟菜肴,四个凉菜,四碟果子,加上御用粳米饭。还有一小壶黄酒,这是用来御寒消食的,虽然已经是春天了,但是北京的依然不时有料峭的寒流。

    沈觉非坐下来用餐,小太监安宁站在一旁布菜,尚食太监等恭敬的站在一旁,大气也不出。诺大的文华殿中寂寂无声。气氛颇有些压抑,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三年了,沈觉非还是不习惯,在一大群人的注视下用餐,再精美的食物也没有了味道。这时,殿外的赵尚宫温柔和缓的声音响起。

    “启禀皇上,内阁张居正张大人求见。”

    张居正有心辅助大明,对万历的教育极为用心,前不久还亲自编订了一册《帝鉴图说》,收集历代帝王善迹,绘成图画,还加上他的注释,用来激励万历皇帝。对此,沈觉非大事赞赏。只是他为人严厉,又得慈圣皇太后信任,加上司礼监冯保帮忙,小皇帝的一句一动都瞒不过他,时时规劝。因此在小皇帝面前未免不太恭敬,如果万历皇帝真是小孩子也就罢了,偏偏万历体内是一个来自后世的成年人,因此沈觉非略略有些不满了。

    略一思考,沈觉非停止了用餐,让尚食太监收拾了餐具,端坐在书桌前,说道:“请张先生进来吧。”

    张居正年过半百,他少年成名,青年中举,那时朝中严嵩专权;张居正投靠了徐阶,韬光养晦,终于扳倒严嵩,进入内阁。徐阶倒台后,他又联合高拱主持内阁,直到两年前,驱逐高拱,成为内阁首辅,才掌握了大明的实权。多年的心愿终于实现,顿时云开日出,终于可以一展抱负了。

    看着尚食太监等人缓缓退出文华殿,张居正满意地一笑。皇上懂得礼节,人又聪明,看来是大明的福气,自己的教导没有白费。

    “张先生,有什么事情么?”沈觉非问道。

    “老臣听说今日上午的皇上和许国许大人发生了争执。”张居正缓缓的道,“老臣想知道是因为什么?许国许大人可曾冒犯了皇上?”

    沈觉非一笑,早知道是为了这件事情来的。许国是张居正为万历指定的经文老师,今天上午,沈觉非和许国就一段经文的短句发生争执,两不想让,弄得许国大是尴尬。许国在名义上是万历得老师,在本朝历史上,还没有皇帝和老师如此争执的,最后许国愤愤的提出要辞职不干了。

    “只是对经文的断句意见不同罢了。先生不要介意。”

    “是那一段经文,可否让老臣知道?”

    “是《论语》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许大人短句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张居正笑道:“这是说治理国家动用百姓,而不必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朱熹四书集注也是这样解释的。有什么疑问么?”

    沈觉非当然不会满意,“可是这样解释似乎跟夫子的本心不同。当初夫子为天下苍生奔走列国,可是都失败了,是因为民智未开,少有人理解夫子。最后回到鲁国,开私学,广收弟子,有三千人之多。夫子这样做,就是要开启民智,又怎么会说‘不可使知之’呢?”

    张居正心中惊涛骇浪,他完全没有想到小皇帝会有如此见识,又问道:“依皇上看来,该如何断句呢?”

    “应该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或者‘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对于通达事理的百姓,可以放心的使用;而对于不通达事理的百姓,国家应该去教化他们,这样全国上下同心同德,才能做成大事。”

    “皇上是这样认为的么?”张居正笑笑的问。

    “是的。”

    “皇上认为礼乐教化就能治理好国家么?”

    沈觉非一愣,自己准备了半天的表演就这样结束了?张居正果然不是那么好糊弄的。想起历史上成功治理国家的能人贤士多半儒法道名杂用,说道:“先生怎么看?”

    张居正道:“治理国家要用帝王之术,皇上出了儒家经书,还应该看看其他的书籍,比如《韩非》,《管子》,《六韬》,《史记》等等。不可偏废。”其实心中已经十分满意,毕竟刚才沈觉非的言论还是给了他相当大的震撼,那已经不是一个孩子能说出的话。他感到大明中兴的希望又多了一分。从英宗以来,大明的皇上就一代不如一代了,现在皇上聪明总是好事吧。

    不过他心中又有一点担心,担心小皇上把聪明用错了地方,因此故意压了一压。

    沈觉非也大致明白张居正的意思。就不再这个问题上多说了。

    张居正汇报了一些政事后,就退下了。临时出门时,说道:“皇上,马上就是皇上登基后的第一次殿试了,臣准备这次的题目就是刚才那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考考新科进士们的见识,皇上以为如何呢?”爽尔一笑,姗姗而去。

    沈觉非也是一笑。

    想起今天的功课已经完成,书也温习的熟悉了,下午又没什么事情。便谴开跟随的人,悄悄唤来随身小太监安宁,如此如此吩咐一翻。安宁苦着脸道:“小爷,小的可不敢,要是让冯厂公知道了,还不扒了小人的皮。”

    沈觉非小小起个飞脚,道:“有我呢。就不怕我扒了你的皮。快去,快去。”

    安宁哭了脸丛丛而去,不一会儿就怀抱了一个包裹回来,外加一块出宫的牌子,一大把碎银子,金豆子,主奴两人换了衣裳,悄悄的溜出宫来

    第四节

    其实小皇帝要私自出宫,还真不是容易的事儿,弄不好大臣的谏言第二天就跟上来了。不过换成是安宁就不一样了,满紫禁城谁不知道安宁是皇上的尚衣小太监,是离皇帝最近的人,巴结还来不及,哪里会阻挡!

    跟在安宁后面,沈觉非大摇大摆地出了皇宫。

    “公子,我们去哪里啊?”出了宫,安宁也改了口。

    “去德昌楼吧。”沈觉非想了想道,与其在尘土飞扬的大街上没头没脑的乱晃荡,还不如去德昌楼听说书呢。

    这几年他也出来过几次,与别的穿越小说主角不同,这几次出宫他既没有遇见什么能人奇士;也没碰见什么武林高手;也没收到几个小弟;连惩治恶霸,伸张正义的机会都没有;连最不济的英雄救美或者美救英雄的戏码都没有上演。这不禁让沈觉非有些失望:难道我不是主角?!

    听沈觉非这么说,安宁松了一口气。每次跟着皇上出来,都弄得他小心肝冰凉冰凉的,生怕出事。去德昌楼总比在大街上晃荡安全些,何况哪里还有书听呢。

    主奴两人挑了一个靠窗的干净位置,安宁还不敢坐下,沈觉非狠瞪他一眼,安宁曲了手指,用中指在桌面点了三点才坐下。要了些茶水果点,沈觉非用惯了宫中精细果品,对这些东西自然看不上眼;连安宁也只是略吃了一些。

    但是沈觉非喜欢这里,听着说书先生铿锵的评书,合着人们的闲谈,还有茶水的清香,食物的甜腻,还有春日迟迟的阳光,温暖轻柔的风儿,让他感到格外的轻松。

    这里有他来的来个时空的气息。

    说书先生说得是北宋杨家的故事,说到金沙滩一战,瞒座唏嘘。沈觉非也大是感伤,北宋以来,重文轻武,虽然保障了国家内部安定,却也带来了更多得问题;明朝也是这个毛病,战事多不利,将军志难伸,看来自己得想一个法子改变才行。

    却听旁坐一个老者道:“忠臣难做,忠臣难做。昔日的塞上长城,今日的一缕忠魂。”

    另一个精瘦老者道:“正是这话。那赵官家心也太偏了些,可怜杨家一门寡妇。”

    “哪朝哪代不是如此。就本朝来说,功臣也没几个有好结果的。于少保,王新建伯,功劳还少了,结果,唉。倒是听说近日辽东李成梁和蒙古人打得不错。”

    “我朝和蒙古打打杀杀两百年了,胜仗打了不少,败仗也不少。英宗爷爷还北狩过,亏得有于少保才保得京师。还有嘉靖年间,鞑子犯京师,我这腿上的伤就是那时留下的,现在阴雨天还疼呢。也不知道朝廷才能平了蒙古,给我出口气。”

    又一个老者道:“老哥,莫说这些事。听说你家三小子昨日结婚圆房了,怎都不知会我一声?也好与老哥祝贺祝贺。”

    先一个老者道:“呵呵,这事也是运气。三小子看上了刘家二姑娘,上门提亲,可是刘家要六抬彩礼,我哪里拿得出来。恰好,宫中传出皇上到年纪了,不久就要选秀女,禁婚嫁;刘家慌了神,就答应了,我怕夜长梦多,连夜娶了过来。”

    “选秀女,我怎么没听说过?”

    后一个老者道:“你在家不知道。昨儿顺天府衙门还贴出了告示,说此是谣言,不必慌张。”

    精瘦老者道:“如此说来,是真的了。”

    “可不是,这几天好些人家都慌了神,忙着嫁女,还有自己送上门去的呢。”

    “这也必选入宫中强些,入了那个地方,一辈子也见不了几面,叫爹妈老子如何舍得!”

    “皇上还不到十五岁吧,哪里要得了多少秀女,我看还是有些人借机弄事,诈些钱财。你看皇城中有多少太监。”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嘿,这也是好事。要不我那三小子还成不了亲。听书,听书。”

    沈觉非心中咯噔一下,选秀女是扰民的事,民间因谣言慌乱也是常有的事情,但是官府都出面告示了,却没能平息谣言,看来官府的信用已经破产了。他不由想起前世听到的一个段子“中央的领导是亲人,省里的领导是好人,县里的领导是坏人,乡里的领导是敌人,村里的领导是仇人。”想不到明朝也有这些事情。而且还挺严重。

    自己身在深宫,对实际情况不了解,没有可以大用的人才;除了自己比这时代人多的几百年的历史知识,自己什么都没有!怎么拯救这个老大帝国,政治上腐败,人浮于事;军事上军备松弛,将弱兵疲;经济上土地兼并,灾害连连;国际上,闭关自守,边患不断!更重要的是,已经与民众离心离德,民众不信任官府,叫自己以后如何推行政令!

    一时间,巨大的无力感袭上心头!

    难道让我回到明朝真是老天开的一个玩笑?让我知道命运的力量,人之渺小和可笑?!

    不,不能这样!这样我绝不甘心的!

    安宁见主子面色不好,心中惴惴,问道:“公子,我们回去吧。”

    两人还算了茶钱,给了掌柜的一枚金豆,那掌柜拿着金豆左看右看,审量真假。沈觉非心中有气,劈手将金豆子夺了回来,扔了块碎银子给他,扬长而去。

    安宁一路紧跟在沈觉非后面,大气也不敢出。到了宫门,管事太监刚要询问,沈觉非飞起一脚,骂道:“瞎眼的东西。”那侍卫还要动手,看见安宁气嘬嘘嘘的跟在后面,心中猜到了几分,慌忙跪下。

    回答乾清宫,沈觉非一边更换衣裳,一边叫传张居正!

    张居正正在文渊阁和吕调阳等内阁大臣商议政事,突然听到皇帝传召,有些意外。今天下午皇帝出宫他是知道的,还偷偷派了好些大内侍卫和锦衣卫保护。这也是沈觉非几次出宫没有遇见什么奇人异士的真正原因。刚才侍卫回报,皇上没有遇见什么特别之事啊,怎么想起召我了?

    出了内阁,询问了传召小太监,那太监道:“皇上脸色很不好。”

    张居正便有些不安。

    果然,皇帝端坐在九龙椅上,赐张居正平身后,劈头就是一句:

    “张先生,你看大明还能维持几年啊?”

    张居正冷汗一下子就出来了!

    第五节

    “皇上何出此言?”反应过来的张居正扑通跪下,“老臣无状,辅政无方,不能为皇上分忧,罪该万死。”

    “起来吧,朕只是想听首辅大人的实话罢了。”沈觉非道。

    张居正更担心了,难道皇上疑心自己有异志吗,从殿外吹进来的风,吹在背上,不禁让张居正打了一个冷颤。“皇上,老臣蒙世宗嘉靖皇帝简拔;又受先皇青眼,备位辅臣,至今已经三十余年,如此厚恩,肝脑涂地也无以为报。愿效驽马之力,供皇上驱驰;竭尽才思,为大明死而后已。”

    沈觉非微笑,听着怎么有《出师表》的味道;也知道这张居正忠诚上没有问题,才干在明代宰辅中也是数一数二的,就是太专横了些。看看差不多了,便上前扶起张居正道:“我知道张先生是大明的栋梁。朕记得当年先皇也说过的。”

    张居正松了一口气。

    沈觉非继续道:“当年先皇说‘张先生和高拱高先生都是忠臣’,让朕要信任你们,重用你们。”

    高拱,张居正的心又是猛的一跳。当年他联合李贵妃和冯保驱逐高拱,然后才得以独揽大权,现在皇上却提起高拱,莫非?

    却听到:“可惜高先生不能与朕相始终,深负先皇所望。”稍一停顿,有意无意的看了张居正一眼,张居正忙低下了眼眉。“现在,朕能依靠的就只有张先生了,张先生可不要让先皇和朕失望啊。”

    “老臣自当竭尽全力,为皇上分忧。”

    沈觉非转回到龙椅上,拿了一本折子道:“这是嘉靖三十年先生的奏疏,上面建议朝廷节约开支,爱护天下民力。朕觉得很好,可惜当年皇爷爷将它留在了宫中未曾公开。不知道现在先生已经是首辅了,还有这样的志愿么?”

    张居正记得那道奏疏。那一年,他庶吉士毕业,身为二甲进士,照例点了翰林,任翰林院编修,毕业那时,上了一道奏疏,建议朝廷开源节流,富国利民。但没想到奏疏上奏后就一无消息。不久,朝政局势大变,严嵩上台,张居正也就龙潜深潭,韬光养晦。没想到快三十年了,又重新见到这份奏疏。他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

    “皇上,岂不闻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此乃老臣平生之志,中心藏之,何日敢忘。”

    “好,好。”沈觉非大笑道,“先生有此大志向,既是大明之福,也是先生的福气。不知道先生看大明当前的忧患在哪里呢?”

    “这,这,”又回到原来的问题上了,张居正有些犹豫。

    “先生尽管直说,不必介意。”沈觉非道,“不瞒先生,以朕看来,大明已经病入膏肓了,大明的运数——,也许朕这一生还能无事,但是子孙辈恐怕免不了灾祸吧。”这当然是根据他知道的历史而言的。他知道要拯救大明,就必须改革,就必须依靠张居正,也必须和张居正齐心合力。

    大明的状况张居正是知道的,在他看来,情况还没有糟糕到沈觉非说的那样。皇上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他疑惑地看着沈觉非。

    沈觉非仿佛知道他的想法,说道:“国家有五件大事,这五件大事关系到国家的存亡兴衰。第一是信任,君主对臣民的信任,大臣之间的信任,民众对朝廷的信任。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之’。可是现在大明的情况是连续几代君王为小人蒙蔽,使天下失望;大臣党争,相互攻击不遗余力,文武大臣相互轻视;百姓对官府视若仇人,哪里还有什么信任,风俗日益败坏。可以说是上下离心。首辅你说是这样的么?”

    张居正点头道,“却是如此。不过,皇上既然有心改变这些,以身作则,天下必然望风更化,改过从善。”

    沈觉非知道他是在安慰自己,“哪里有怎么容易。第二件是吏治,国家选拔士人为官吏,依靠他们治理天下,官吏管理地方,又直接和百姓打交道。可以说,国家的兴衰很大一部分就在这官吏身上。现在大明官吏有五大问题:其一是贪污,朕听说大明的官吏是无官不贪,好不可恨。朕知道他们的俸禄实在低了一些,前几年出了个海瑞海青天,母亲大寿才买了点肉,也忒可怜。其二是,空谈无实学。孔子通六艺,王阳明也是文武全才。但是而今的官员却整日空谈心性,胸中全无实学,为民为国的实事一件也没干,不称其职。其三是,党争不断,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