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崇祯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 > 崇祯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第17部分阅读

崇祯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第17部分阅读

活几千万人应该是绰绰有余的,即使农业不发展,按理说,吃饭也不应该是问题的。

    现在提出十八亿亩的耕地红线,我认为在明朝可耕地应该不比这点少,或者即使少点,也不会少很多,十亿亩是有的。那样的话,每个人理论上有二三十亩的耕地,无论如何也是能养活自己和自己头上的寄生虫的。

    “学生谨记老师教诲!”我要改变明朝的运数,必定要从这个地方下手,要让老百姓有饭吃,不至于为了吃口饭铤而走险。

    “你能有这心就好了,这得一点一点体会,你年纪还小,希望你能记得今日之言,为民造福。”

    “既然徐先生送给你见面礼,我老汤也当效仿!”汤若望回头跟杨琨说了说,杨琨出去,不一会儿,一个外国人跟着走了进来,看样子应该是汤若望的仆人或者下属。我看他手里拿着的那个玩意有点像单筒望远镜,还是可以伸缩的那种,还有一种东西一个木盒子,不知道里面放的是什么。

    “汤老师要给学生什么东西,是你们泰西的玩意,学生今天算是开眼了!”按理说,我当然是开眼了,见到世界上最古老的望远镜,最原始的望远镜。要知道,我是连射电望远镜都是看过的,能看到遥远的银河系之外呢。

    不过,我依然装着十分新鲜的样子,着迷地看着汤若望手里的东西。

    “这是我们泰西诸国里面的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发明的望远镜,能把远处的东西放大!我这次进京面见皇上就打算送给陛下我们泰西的最新研究成果。今天我就先送一个给你!”汤若望有些自豪地看着手里的东西,这东西在这个时候可代表了最先进的科技成就,望远镜呢,能把远处的东西放大,拉近,然后看得清清楚楚。

    这玩意在这个明朝的国土上,的确算是一个西洋镜。

    我毕恭毕敬地接过来这个西洋镜,把它反复的端详。当然,他们以为我在端详他的使用方法,其实我在端详它的制作工艺。什么原理啊,使用方法什么的,我当然知道了,在这个时代,做这么一个玩意的精度有多高,虽然在这个时代这个玩意包含了科技元素,但在后世,这不过最简单的光学原理。小学生都懂,就是把两张镜片并排放在一起,要么是凸透镜,要么是凹透镜,都能起到把图像放大的作用,当然,视距和视角以及成像会有所区别。望远镜跟单单的放大镜又有所不同。

    “老师,这东西真的有这么神奇!”我把玩够了,状似惊叹地问。

    “我们到窗口去试试!”

    我们一行人都起身来到窗口,徐光启可能先前已经欣赏过了,所以没有像我母亲和朱常汶他们那样惊奇。

    我让老师给我示范了一次,然后就照着老师教的样子,把望远镜放在眼前,朝窗外看去……

    “看到了什么?”几个人都问我。

    “呵呵,我看到远处一户人家,二的窗户里面有个大姑娘在洗澡,我看到了光洁溜溜的后背,上面有黑点,可能是痣,唉,可惜没看到正面!”我口花花地说,其实,我哪看到什么洗澡的姑娘了。

    “没正经!”这是我母亲和妙儿给我的评价。

    我转过头看了一眼我叔父,我见他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不知道是不是被我的话给吸引了,在这上,还能看到远处的女孩家洗澡,连人家后背上有痣都能看出来。

    我看了徐老师一眼,他倒不以为意,好像知道我在说笑话一样。

    我再次从望远镜里面看过去,这次和刚才所见到的一样,我看到整个庄园里面的果园和农园,菜园,花园,药圃。有许多瓜果蔬菜我叫不出名字,但还是有几样我认识,但这个世界的人普遍不认识。

    农地里居然有嫩绿的玉米苗,菜园里有辣椒,花园里有向日葵和西红柿,我还看到一种腾满植物,好像是甘薯或者红薯什么的。

    不过,这些好像都还只是苗子,作为二世祖,我也不能确定它们到底是什么东西。虽然我吃过西红柿,但我还真不能确定西红柿的苗子是什么样的,我就认识玉米苗。不过,有印象而已。

    作为二世祖,不事农业生产,我基本上和其它的二世祖一样,会把韭菜苗和麦苗搞混。

    中学学过一篇课文,说的是我们现在普遍栽种的一些农作物都是哥伦布从美洲带回欧洲,然后这些传教士从欧洲带来的,比如什么玉米,土豆,红薯,西红柿,辣椒,向日葵等等。但这些东西,很多我只认识能吃的那部分,至于它的苗或者根茎长什么样,我何处得知去。更别说他们的种植季节。

    可见,美洲人对人类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多么大的贡献,而哥伦布又是多么功勋卓著,要是没有这些东西,人口如何得以繁衍,即便繁衍了也得饿死一大部分。试想,现在全世界普遍种植的农作物除了小麦,水稻和大豆不是原产美洲的外,哪些不是从美洲过来的。

    在我看来,这些东西可比这一只望远镜有吸引力多了,这些高产的农作物可是救命的粮食。

    “老师,哪些是什么东西啊?”我装着什么都不知道一样,对着老师指出了远处那一片农田里面的奇花异草。

    “哦,你对那些东西感兴趣吗?”徐光启和汤若望都对我的兴趣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

    “嗯,我没见过这些花花草草的。”

    “那些都是我从泰西带过来的农作物,试着在这里栽培的。”汤若望知道我指的是什么地方,那片地不用望远镜也能看清楚。

    “农作物?”

    “是啊,就跟小麦和水稻一样,成熟了可以拿来吃的东西,这些东西我们明朝没有。”徐光启也给我解释道。

    “哦!”我把望远镜递给了我母亲,我母亲略微看了看,然后递给了朱常汶,他肯定认为我骗了他,哪里有什么洗澡的姑娘了。

    “我们去看看,老师!”

    “好啊!”

    第零五九章 番茄花园

    ( )我把三本书和汤若望给的望远镜和自鸣钟都交给妙儿给收好,我们便去到那片土地里。

    虽然我不亲自参与农耕,但凡历来的统治者为了强调农桑的重要性,都会在每年开春的时候导演一场亲耕的好戏,我觉得我不能做一个昏庸无能的皇上,别到时是连什么是玉米苗,什么是水稻苗都分不清楚。趁这个时候学习学习也是十分必要的。要是人家问我,大米是长在什么地方的,我怎么回答,长在树上吗?成熟了就会掉下来。

    我就认识玉米苗,这个季节刚值春天,所以我看到玉米苗也不过几寸长,可能是刚播种下去。现在正是人间三月天,当然,我不会知道什么季节才是播种这些农作物的季节,既然让我看到了这些苗子,那就表示,这个季节正合适。

    我们几个来到田里,我长了见识了,在后世,我基本上没去过这些栽种农作物的大田,没想到穿越到后世来,居然还能亲事农桑。

    作为一个合格的统治者,像我哥说的一样,要了解民间疾苦。但疾苦也只是一方面,不疾不苦的地方还是要多多了解。

    不过,没饭吃永远都会属于疾苦的那一面,饿着肚子,还跳忠字舞也只有全民变态的时节才会出现。我说过我是这个阶层的叛逆,因为我穿越了,我所看到的所了解的有了全新的变化,我不再是集团利益的捍卫者。

    在我统治下的臣民不是变态,没饭吃就会造我的反,虽然我很恼火,但我认为这是正确而且应该的事情。中国人民最善良的地方就在于,谁给他们饭吃,他们就心甘情愿被你统治,供你驱使。

    我内心有时候就是这样澎湃。

    两位老师见我盯着这些嫩苗出神,就问我想到了什么。

    “仁!”我回答。朱老夫子盯着毛茸茸的小鸭子想到了仁,我盯着绿油油的作物苗也想到了仁。

    “这天底下最大的事情莫过去让老百姓有饭吃。两位老师,学生生在大富大贵之家,从来也不知道饿肚子是什么滋味,但我看到这些小小的嫩牙竟然能养活我大明朝千千万万子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也让我们觉得,这肩上的担子沉重啊。”我了个去,我才十二岁多点,怎么老是忧国忧民。这跟事实不符啊,我这样的年纪应该该吃吃,该睡睡,雷打不动,风吹不醒才对。

    “小五,为师没看错你,你有一颗经世济国的心!”徐光启肯定地点点头。

    “老师,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嘛,咱们读书人不都应该拥有这样的优良传统吗。‘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学生现在还处于穷到达的过度阶段,有点理想有点报负也是应该的。所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学生作为正在成长的少年,总是应该看到我们国家正在欣欣向荣地朝着国富民强前进。”

    “好一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小五,为师认为你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异日的成就必定不在为师之下。哈哈,为师收了一名高徒啊!”徐光启当然没听过这样的言论,这可是梁启超老先生的名篇,我这可是剽窃的,当然,这意思却是共通的。

    “多谢老师厚赞!学生愧不敢当!”可不是,我异日的成就如果略有所成的话,也不会把自己托付给一根三丈白绫。

    “小五,少年正如初升的太阳,也如这苗圃里刚长出嫩叶的菜蔬,那根茎粗壮的,异日才能结出累累果实,那些叶片干枯,萎萎痒痒的定然只能被农夫拔除。”

    “老师,我知道,这就是所谓的‘物竞天择!’只有自身不断完善,不断强大才能永远屹立不倒。想我泱泱中华,居然被狄夷欺负如斯,假以时日,学生定叫后金狗辈知道我中华少年不可欺。”我越说越慷慨激昂了。

    我来这里的目的不但只是为了延续自己的生命,也不但是为了是我大明的国祚绵长,我还肩负使我汉人开眼看世界的重任。而徐光启是我大明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我又如何不对他倾心。

    “国家有如此少年,则国家幸甚!”徐光启一辈子都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读书人的道义的影子里,他自问略有所成,但离自己的理想却越来越远,眼见有一个少年如自己少时一样立志,那是何等欣慰的事情。

    “汤老师,这些农作物的产量如何啊,能不能在我大明广泛种植?”

    “我也只是在实验阶段,不过,我的前辈早已经带来过这些作物种子,在南方已经有小范围种植,据说效果不错,只是不知道北方的水土会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我当然是有底的,玉米土豆这些农作物的主产区可都在北方,肯定不会出现水土不服,南橘北枳的后果。

    “真想看看这些农作物结出的果实是个什么样子,吃起来好不好吃。”

    “哈哈,那就等秋天到来的时候,小五再到这里来,我一定要你尝尝这些你们眼里的奇花异果的口味!”汤若望自己在自己的国家也是一个不事生产的贵族,没想到到了明朝自己却成了一名作物学家,还要花很多时间在这些作物身上,但把这些高产作物推广到大明也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生一定来!”我知道烤玉米味道非常不错,还有土豆泥。至于现在最常见的家常菜,西红柿鸡蛋,我更是想尝一尝。一想到在这个世界居然吃不到后世最为普遍的一些食物,我就觉得有些遗憾,没想到,现在这样的遗憾马上就会丢进中南海了。

    看着这些在渐渐长大的禾苗,我突然有种拔苗助长的冲动,希望明天早上起来就看到累累的硕果挂满枝头。才不会让我在苦苦等待中煎熬岁月。

    我更希望看到这些抗旱高产作物赶紧推广全国,让老百姓在饥荒年能有果腹的食物,这样,我大明的根本才不会动摇,我的统治才会千秋万代。

    “老师,你将这些农作物带到我大明来的功绩必定会远远超过你为罗马教廷发展几个我大明的教众,历史会记住你的,我大明子民也会记住你的。”

    不知道我这样说汤老师做何感想,在我们大明这个只信鬼神不信宗教的这么一个无神论的国家,要推广基督教,那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就是后代,基督徒也远远没有信奉的人多。

    的信条第一就是“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所以,以自身代替人类接受上帝惩罚的耶稣在我们中国不会有市场。当然,也不乏有极个别的人觉得这个宗教的教义很好,比如我们的徐大人。但这有什么用,后世记住汤若望的关于宗教的只是他传教士的身份,而更多的却记住了他帮助崇祯修订历法,改造火炮等等世俗的活动。

    我敬爱的汤老师听了我的话,的确不知道如何回答了。说得直白点他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有心栽花花不开啊。

    总之,我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让我信基督得永生,我是无论如何做不到的。想我堂堂信王,这么年轻就去寻找精神寄托,未老先衰,这让我情何以堪呢。

    第零六零章 其乐融融

    ( )本来我打算早去早回,但遇到了两位历史文化名人,我有些不想走了,就打算在这里过夜,反正我并不一定只在信王府才能睡得着。

    下午和两位老师聊得很愉快,使我受益匪浅。我的叔父朱常汶就自己和自己的那些手下去闲逛去了,反正他从我口中得到了不会去皇帝哥哥那里告状的承诺,也觉得跟在我屁股后面很无趣。

    我说过,我可以不去告他的状,但我这些手下可不是都受我控制的,他们肯定会有人向皇帝打报告说我今天一天的遭遇,那样的话,皇帝哥哥会有什么想法,就不是我能左右的了。

    山里面的春天还有些冷,不过这西式建筑里面倒也暖和,还有个壁炉,里面烧着木条,毕波作响。

    在这个香山酒庄,汤若望绝对是贵客,附带的,我也成了尊贵的客人,连我那些手下都受到了客人般的待遇,而不是一姓家奴而已。

    这样搞的我比正常住店花的钱还多,服务这么周到,虽然我没有为吃饭住宿花钱,但我尽是在叫妙儿打赏了,而且作为王爷出手又不能太小气,见我出手阔绰,这些店小二服务那更是体贴周到。让我感觉受到了皇帝般的待遇。

    整个下午,我恭敬地聆听了徐汤两位老师的亲切教诲,特别是汤老师,我觉得他有些好为人师,恨不得把心中所有学问都灌输进我的脑袋里,因为,这个世界毫无阻碍,毫无疑虑全盘接受他西方知识体系的东方人,就我一个而已。就算是徐光启也都只不过是选择性的吸收。

    因为我说过,我读过一本叫做《几何原本》的书,所以,汤老师想当然的认为我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学和数学的基础素养,就给我讲了物理系,化学等等一些当时的前沿知识。

    当然,只能系统的让我做一了解。我本来想问他,能不能介绍一下莎士比亚,但丁或者荷马,但我不能表现出对西方太过了解,因为事实上,我本没有了解的渠道。再说,我了解这些没有用,我又不可能去做一名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我的宿命是做皇上的。

    汤若望是一名好老师,但我不是一个十分在意的学生,然后就和徐老师下起了围棋。

    这古代的读书人都下得一手好围棋,围棋被看作是修生养性的好办法,我在后世做二世祖的时候不怎么爱这玩意,但会下,在业余选手里还算可以,但比起国手,九段之类的高手来说,差的就不是几个段位那么简单的事情了。穿越过来以后,在皇宫里跟着刘一?老师学了几天,那只是象征性的学学,实际上我的技术并没有突飞猛进,基本上还是一个烂棋篓子。

    所以,最开始,我就让老师让了我三子,没想到最后我还是输了。当然,这不能说我的技术就是菜得不能再菜了,而是我们徐老师的技术太好了,就算放到今天,常昊,聂卫平也不一定是对手,或者在伯仲之间。后来又让我四子,我居然能赢那么一两把,这主要是因为徐光启年岁已大,难免精力不济。

    我们都喜欢下快棋,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