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永徽长歌 > 永徽长歌第6部分阅读

永徽长歌第6部分阅读

    杨妃还是当李恪是小孩子,总是替他担心,生怕他性子太傲,以至于当不了臣子,和李治闹翻,今天一看,似乎两人之间的关系还算不错。

    若是一个时辰之前,杨妃或许会高兴,但现在,她的心中满是忧虑。

    “母后,今天儿臣和几位大人们共同商议一些事情来着,顺便就来看望母后,母后住在这里可舒心吗,要不要搬到府上让孩儿日夜孝敬母后?”

    李恪似乎很享受被杨妃关怀的感觉,浑然间似乎忘了李治就在身边。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杨妃脸色一怔,继而看了李治一眼,见李治眼睛似乎无意识的看着天空,有些责备道:“胡闹,母后若是走出皇宫,岂不是要被那些谏官们弹劾了吗?”

    李治哈哈一笑道:“母后若想出宫,只要朕下一道圣旨,看他们谁还敢说三道四的。”

    杨妃忧愁的看了李恪一眼,黯然道:“皇上休要说笑,臣妾这一生是不会离开皇宫的,再说恪儿能时常进宫来,我就心满意足了,皇上不必放在心上。”

    李治起身来,见李恪脸上露出和杨妃一样的黯然之色,如何不知道他心中的想法,但毕竟杨妃还是李治手中最有力的一枚棋子,他可不会感情用事的放杨妃出宫。

    也许这很卑鄙,这不是君子所为,可政治的肮脏和黑暗岂是道德可以约束的了的。

    “三哥,母后,你们慢慢聊吧,趁着今天有空儿,朕还要去昭阳宫看看呢,当这个皇上,朕就没有悠闲过,连婉淑那都没有去过,想必她心中都怨我了吧。”

    也不管什么礼数,李治直接从花园的另一个校门走了出去,让小桂子带路去昭阳宫。

    李治走了以后,杨妃忧郁的脸突然凝重起来,挥挥手,让下人都退了下去,才缓缓道:

    “恪儿,今天皇上唤你议事了?”

    李恪不知有何事,这可是杨妃第一次关心政事,他不愿意欺骗自己的生母,遂道:“是的,母后,今天恪儿和几位大人在政事堂商量了一些朝廷上的事。”

    杨妃的脸色阴晴不定,隔了半晌才咬牙道:“说说是什么事?”

    杨妃的反常让李恪一时不知所措,今天是怎么了,母亲竟然还询问政事!

    要知道初唐对于后宫干政,可是有着非常严厉的限制的。凡是询问这些的,都要被责罚,重的要被打入冷宫。

    李恪心中有些奇怪的同时还有些兴奋,那颗沉寂了一天的不甘寂寞的心似乎又找到了一丝曙光。

    杨妃的威望在群臣中是非常高的,当年若不是杨妃有这么一个太过出色的儿子,长孙皇后死的时候,她就已经被唐太宗封了国母皇后了。

    但就因为李恪太过出色,若是杨妃成了皇后,那李恪争储位的几率就会直线上升,所以以房玄龄、杜如晦为首的开朝之臣极力阻止了这一可以改变历史的后位之争。

    所以只要杨妃登高一呼,说李治如何昏庸无道,那李恪就极有可能争得群臣的支持,一举登上帝位。

    杨妃听李恪简要的把今日发生的事情诉说了一遍,本来阴晴不定的脸上更加凄苦,见李恪脸上还露出了兴奋的神情,知子莫若母,杨妃如何不知李恪心中的算计。

    “恪儿,你听母后一句劝,皇上如此器重你,你更应当思忠君报国之意,不要有他想了。”

    一句话就如同冷水一般把李恪浇醒了,他脸上的愕然一闪而逝,转而疑问道:

    “母后缘何有此一说?”

    杨妃的脸色越发凄苦,手上已经不由自主的打起了佛稽,了一声佛号,才道:

    “你和皇上来之前,杨雁来了。”

    第二十三章 天下之粮从何处

    “杨雁来了。”

    杨妃一句话惊得原本心若止水的李恪猛地跳了起来,一瞬间,很多不明白的事情他全都想通了。原来母亲根本就不是想支持他,而是想探探他的心意。

    李恪的心中懊恼不已,不是为让母亲知道了些什么,而是因为这个杨雁竟然把手伸进了皇宫内院。

    “皇宫戒备森严,她怎么可能进来?”李恪怀疑道。

    他那里知道,皇宫内院本来就有忠于前隋的人,虽然宫廷守卫森严,但千防万防,家贼难防。乔装成宫女混进来,对杨雁来说并不是难事。在说皇宫的守卫其实是从皇上的位置向外逐渐松散的,若说让杨雁靠近皇帝,还比较难,来这个常年没有人关注的安宁宫,还是轻松。

    杨妃看李恪慌张的表情,了一声阿弥陀佛道:“恪儿,为娘的如何不清楚你的心思,可是你难道不知道,杨雁如此,不是如飞蛾扑火,自寻死路吗?”

    李恪还想反驳,杨妃一摆手,冷冷道:“好了,今天我累了,你回去吧,少与杨雁接触,小心她把你拖下去,杨雁想怎么办也好,但我不准你有任何冲动之举,否则为娘只有一死以谢天下了。”

    李恪张了张嘴,没有说话,只呆呆的看着杨妃转身走出房间。

    这还是杨妃第一次如此明确的表示不希望李恪争至尊之位。李恪一直以来都认为,母亲是为了自保,才如此韬光养晦,低调行事,没想到今天才发现,原来母亲是真正的抛弃了尘世间的纷争了。

    空旷的房间一时只剩下李恪一个人了,他站了很久,也想了很多,从小时候几个皇子之间的明争暗斗,到李治被立为储君后他所受到的排挤和轻视。恍惚间,他几乎看见杨雁正站在他身前,以一种嘲弄的眼神看着他冷笑——

    借个由子离开了安宁宫,李治突然觉得好累。还在上大学的时候,他就最讨厌虚伪做作,可现在呢。李治心中苦笑,自己还不是成了以前自己捶心痛恨的那种人。

    皇宫虽然很大,但李治还是感觉到束缚,不管是心里上的还是生理上的,都让他特别难受。

    皇宫里不似外面,应李治的要求,只有王连跟着他,在就是几个太监,一众人走的也无声无息。

    一路上红墙碧瓦,到处都是威严与美观并重的景色。偶尔抬头,还能看见房脊上的稳龙兽蹲在那里张牙舞爪的让人心生畏惧。

    “这墙的另一面是哪里?”李治指着一处丈余高的灰墙问道。

    走到一处墙边,突然传来打骂声,声音很熟悉,是孙大海。

    “回皇上的话,另一面是掖庭宫,是内侍省和宫女居住的地方,还有一些犯官子女在这里,北部是太仓。皇上可能忘了,贞观十九年先皇还下旨让皇上巡视掖庭宫来着。”

    王连如此一说,李治忽然想了起来,这里确实是来过,四年前的李治曾经到过这里,当然主要是巡视太仓,顺便去看了看内侍省,在途中还遇见了被处罚进了掖庭宫的李讫的家人。

    “去看看吧,这孙大海怎么就没有点别的事干吗?”李治有些气愤道。

    “皇上,这孙公公只是怕这些奴才以后伺候不好主子,管教一些罢了。”在路上,小桂子道。

    “小桂子,以前没少受他孙大海的恩惠吧,你可要知道,你现在是朕身边的人,若是你想回内侍省,直说无妨。”

    李治冷冷的说了一句,也不管小桂子哭丧着的脸,快步走到了前面。

    李治到掖庭宫没有惊动任何人,去的时候,也是用的王连的腰牌,不是为了扮猪吃老虎,李治怕麻烦。

    太仓是皇宫内院的粮仓,自然是重要之极,守太仓不但是民部尚书的职责,还和大理寺脱不开关系。

    唐俭已经被李治调离了民部了,所以这里暂时由民部侍郎负责,民部侍郎李治还不认识,连名字都忘了。

    太仓占地不大,但罗列了十数座粮仓,每座粮仓之间都有士兵把守,之间还有各种防止起火的连李治都不认识的装备。

    “王大人,怎么有闲到我这?”

    一个正在巡视粮仓的官员见李治一众进了太仓,迎上去问。

    王连得到李治的授意,哈哈大笑上前把来人抱上,口中道:“这不是民部侍郎殷天授大人吗?”

    殷天授奇怪,他和王连熟的很,平常总是兄弟相称,今天怎么如此见外。

    他也是聪明之人,扫眼就看见身后的李治,虽然李治穿着不甚华丽,但一看周围人站立的位置就知道他才是这里的主要人物。

    突然想到王连不是大内侍卫吗?那身后这人岂不是……

    想到这,他殷天授岂敢怠慢,刚要下拜,李治笑道:“殷大人不必多礼了,朕只是顺道来看看。”

    殷天授见皇上不让张扬,低低的应了一声道:“不知道皇上是否要查看仓粮?”

    李治摇摇头,他对这些没有兴趣,唐朝的官员贪污的少之又少,就是敢贪,也没有胆子贪这太仓之粮。

    “朕想去内侍省看看,要不殷大人也跟上去瞧瞧?”

    “臣遵旨。”殷天授有些兴奋的道。

    李治突然有些奇怪,转头看了粮仓一眼,心中恍然,粮仓之间的守卫,莫不是已经有了些猫腻了?

    瞥了小桂子一眼,小桂子忙摇了摇头,表示这个殷天授绝对没有问题。

    李治心中衡量了一下,小桂子毕竟还是自己的人,他说没有问题,那就有可能这个殷天授并不知情了,那他兴奋什么。

    太仓和内侍省中间是宫女住的地方,李治对那地方没有什么兴趣,若是前生还兴许去看看有没有美女,现在的李治却是眼光高了,平常的宫娥还不放在眼里,当然,如王昭君的就除外了。

    殷天授更是躲着宫女住的地方走,若不是李治走在最边上,他肯定要抢到边上,离那边是越远越好。

    到了内侍省,李治的身份就再也瞒不住了,孙大海见了李治,抢不上来就跪拜施礼,旁人见了呼啦一大片都跪倒了。

    李治哼了一声,对孙大海道:“孙公公,可好大的威风啊,整个皇城里都听得见你孙公公的嗓子。”

    孙大海情知皇上生气了,又不好解释什么,只得强辩道:“皇上,奴才是在教训这些不听话的东西,好让他们懂得规矩。”

    李治啪的给了他一巴掌,喝道:“够了,孙大海,你应该明白你能够在大内总管这个位置上做了这么久是为了什么,朕也很欣赏你这一点,但你就不能在改改你这臭毛病。”

    王连抽出绢纸给李治擦了擦手道:“皇上以后不要亲自动手了,吩咐奴才一声,否则岂不是让那些奴才们沾光了。”

    李治点点头,看孙大海可怜兮兮的跪在那里,一半脸红肿起来,心里有些愧疚,毕竟算是半个老人了,遂柔声道:“孙大海,你听着,从今天起,净身房给我停了,宫里不在加太监,民间私自净身的也不行,宫里要是多了一个,朕就要你一根手指头。你自己看着办吧。”

    孙大海哪里敢说什么,口中连连称是。

    训完了孙大海,也完成了这次来的主要任务,李治心中轻松了许多,一边往回走,一边和殷天授闲聊。

    “殷大人,这太仓里的粮食多少天换一次?”

    “皇上,皇宫内消耗甚大,太仓一般不会存满粮食,否则宫里就要吃陈米了。粮仓一般都空一大半,这样皇城里的粮食就能保证七天一换。”

    殷天授对粮食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娓娓道来,毫不犹豫。

    “那皇城的粮食大多来源与哪里?”

    “大多都是京城附近的百姓交的赋税,由地方上收了在运到京城。”

    “皇上,”殷天授突然正色道:“皇上,恕微臣直言,臣以为应该派以为朝廷大员下到地方督查粮仓之储备,朝廷上已经六年没有察粮仓了,未免有懈怠的地方官员,此乃关乎天下民命之举措,请皇上明察。”

    李治深深的看了他一眼,道:“那殷大人认为派谁去合适呢,即若是派下去的让你被地方上的钱权色所诱惑了而狼狈为j又该如何呢?”

    殷天授顿时语塞,他只是提出建议,怎么想到皇上竟然让他推荐人选,他平常有些骄傲,看不起别人,自然就说不出来了。

    李治哈哈大笑,这个殷天授,还是很可爱的,想直谏,却又不想着后果,最起码也应该把皇上的反应和自己的对答想到吧。

    离开了掖庭宫,李治回甘露殿之前对王连道:“你去把殷天授的资料给我拿来,要详细点。”

    “他说要巡查,那就让他去好了。”李治自言自语道。

    第二十四章 天子有情天无情

    “唐风,怎么回事?”

    站在甘露殿内的书房里,李治怒声问道。

    已经是六月二十八了,李治本来想出宫走走,没想到唐风竟然出来干涉,不许李治出宫,而且语气相当强硬。

    “回皇上,现在的宫外并不安全,前些日子皇上和吴王去看太娘娘的时候,太娘娘的佛堂里有一个人,当时被她逃走了,皇宫里人太多,我也不好明追。”

    “该死,你怎么不早说。”李治骂了一声,跌坐在椅子上,仔仔细细的把那天去见杨妃的情况回忆了一遍。

    不对呀,杨妃会私下见什么人?

    私情?

    李治的脸上露出了龌龊的表情,一个孤单寂寞的女人,怀着一颗女人们特有的难耐的心……

    唐风看李治如此这般,如何不知道他心中的想法。不过他还是很乐意看到李治这样的,唐太宗治下极严,总是摆出一副严厉的面孔。唐风虽然已经习惯了不以为意,但仍然感到压抑。

    “皇上,来人应该是个女的,武功极高,虽然我擅长轻功,但她的剑法太高,虽然能追上她,却奈何不了她,最后还险些中了她的埋伏,只得回返。”

    李治喃喃了一句“女的”,脑中忽然浮现出一个靓丽的身影。

    “唐风,你说会不会是冰仙子公孙芷呢?”李治问道。

    唐风罕见的一愣,又低头思索了一会儿,才道:“皇上,肯定是她,若不是皇上提醒,我竟然忘了她了。真是该死。”

    “只是皇上就怎么能想到她呢?”

    唐风疑道。

    李治啊了一声,一时语塞,他那只是一种思的另类表达罢了,随口就那么说了一句。

    “这个,朕只知道一个江湖人物有如此高的武功嘛。”李治强辩了一句。

    唐风似模似样的哦了一声,正要继续说,就听见门外有脚步声,用手一指门外,示意有人来了。

    “皇上,司天监李淳风求见。”

    小桂子在门外道。

    李治耸了耸肩,做了一个无奈的表情。

    “宣——”

    李淳风还是如李治上次一见到时那般道骨仙风,见到李治,跪拜之后,急声道:“皇上,臣司掌天仪地象,今日察觉未来一月我朝大地将有一场空前的劫难。”

    “劫难,怎么,是冰川期还是洪水地震啊?”

    李治不以为意,说了一句,突地脸色惨白起来,李淳风见此,本来要说出来的话都因此收了回去。

    李治几乎都想骂自己一句蠢货,学高中历史的时候,自己还曾感叹,李治刚登基两个月,就遇上了罕见的大范围地震,尤其是晋州,五千余人死亡,伤者无数。

    要知道,在唐代初期的五千人,几乎顶得上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十六万人了,若是中国发生只一个市就死了十六万人的灾难,那所带来的动荡可想而知。

    尤其是李治被封储君之前的封号恰恰是晋王,若是有人以此为题,说李治登基,引发苍天震怒,那说不得百姓不信了。这对李治的声望可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可这是自然事件,并不是李治的力量可以阻止的。当然在现代,还是有很多方法可以解决的。譬如人为引发小范围的地震以缓解主震的程度等等。

    “看来必须及早行动了。”李治皱眉说了一句,听的李淳风不明所以。

    他怎么会知道,李治忧心的是自己的政权稳定问题,若是在七月还不解决李泰和李恪的问题,那后患无穷。

    “小桂子,立刻宣高季辅、民部侍郎殷天授、工部尚书苏泽入宫。”

    李治左思右想,还是找不出妥当的法子,想了一会儿,看见李淳风还站在那里,才忽然醒悟,自己应该先把地震的事情解决,既然已经预先知道了,就应该加强防范措施,最好地震时不伤一人,损失点财物倒是没有什么关系,地震也不会影响农业生产。

    皇上说了立刻,那肯定是急事,如何怠慢的了,小桂子当时就分派太监去宣人,也?br />免费小说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