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永徽长歌 > 永徽长歌第7部分阅读

永徽长歌第7部分阅读

    也不拿什么圣旨了,算是口谕。

    少顷,高季辅三人匆匆入了宫,李治已经在两仪殿的政事堂等着了。

    “来人,赐坐。”

    “几位大人辛苦了,朕这次急召几位入宫,实在是有重要的事情要解决一下。朕也不兜圈子,告诉各位,八月初一,将有大地震。所以特来请几位大人共商。”

    “皇上,”高季辅看了看站在李治身边的李淳风,探身疑道:“皇上是怎么肯定的?”

    “昨日朕夜梦先皇托梦言此事,没想今日司天监李淳风竟然也来并报此事,所以朕可以肯定。高大人不必忧心。”

    “苏大人,你掌我朝土木兴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寝供亿之典。可知有什么地方需要及时准备防范的吗?”

    苏泽见皇上问起,答道:“我朝的水渠水利还比较少,长江中下游在那个时候并不是富饶之地,所以人口稀少。而最主要的反而是临近黄河的陇右道和湖泊河流较多的江南道,要提前防范,皇上若是能下诏,半月时间足矣。”

    李治点点头,“下诏是肯定的,诏书就由高大人来拟好了。殷大人,朕这次叫你来也是为了和你商量粮仓之事,承此多事之秋,殷大人更应该为国效力了。”

    殷天授的资料李治早就仔细的研究过了,这个人,是庶族出身,家里本身就是地主阶级,算得上在朝堂上对土地比较了解的人物了,这个人虽然有些自大,但还是很有才华的,只不过以前和唐俭不睦,才一直屈居民部侍郎的位子。太宗也有擢升此人之意,但没有真正的执行,想是留给李治来做这个人情罢了。

    “殷天授接旨。”

    小桂子扯出准备好的圣旨,努力厚着嗓子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大地动荡降至,擢升殷天授为民部尚书,官局三品。责其巡查十道粮仓之储,令巡察使之名,代朕巡视四方,有徇私枉法,贪赃舞弊者,要秉公执法。”

    听完圣旨,殷天授愣住了,高季辅愣住了。

    巡察使并不是个新名词,以前也有人被赐过此称,但后面的“代朕巡视四方”,却是万万没有了。

    见殷天授接了圣旨还在茫然,李治咳嗽一声道:“殷大人,朕这次不是要你只巡视粮仓的,天将大震,朕要你核查全国粮仓,还要因地制宜,转运粮食。尤以晋州,要以常时三倍为好。你可明白。”

    李治吖了一口茶,又继续对高季辅道:“高大人,朕请你来,是想让你拟此诏书,昭告天下,八月初一,人不得立于危墙之下,房子要尽量加固,财物要尽量移除室外,地方官员要加强执法,若有趁火打劫,作j犯科者,予以重处。”

    高季辅坐在椅子上低了个头,口中答应了一声。

    “朕初登大宝,就逢此天灾,若死伤十人,朕就要下罪己诏了。”

    几位大臣同声道:“皇上圣明如此,何来罪己之说。”

    “几位大人都退下吧,高大人留下。”

    李治看事情都交代完了,也不想在这里多停留,与高季辅走出了政事堂。

    “皇上,可是要老臣拟诏书吗?”

    高季辅问道

    李治对着高季辅疲惫的笑了一声,悲叹道:“这次不是诏书,是圣旨。”

    第二十五章 芙蓉帐暖度春宵

    对于忙碌的人,一天总是过的很快。

    李治遣走了苏泽等人后,和高季辅密谈起来。

    “高大人,八月大震,对我朝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您看该如何?”

    高季辅本来满脸的皱纹更是挤挤堆堆到了一起,活像山上的梯田一般。

    “皇上想让微臣拟什么旨?”

    李治挺拔的身子也坍塌下来,两眼里都是疲惫而又悖逆的光芒。他的身子靠着龙椅上,软软的一点也没有皇帝的威仪。

    “拟旨,擢升李世绩为山南讨逆将军,统兵5万,兵发均州,限半月将李泰拿下,押回京师复命。”

    一语罢毕,四座无声。

    高季辅看看李治身后的小桂子,见他也是满脸惊讶,心知皇上是临时起意,就试探着问道:“皇上,这怎么这个时候?”

    李治苦笑一声,两眼无神的忘着殿外,眼瞳空洞如苍穹般渺茫。

    “高大人何必明知故问,朕何尝想大动刀兵,只是若这时不讨之,待八月大震之后,民心迷乱,更是一场灾难。

    想我四哥也是孤苦伶仃,他为什么就不能听朕的一句劝,何必走这绝路呢。”

    高季辅等了一会儿,见皇上无让他退下的意思,心知应该还有事情,只得在那候着。

    李治的心中也是白转愁肠,当然,他不是舍不得什么,也不是真的怕百姓受战乱之苦,李泰在他的心中根本就没有任何重量,当然,利用价值还是有的。

    他左思右想,还是不知道现在该如何应对李恪!

    通过几天的接触,李治基本上已经摸清了李恪的心思,这个有野心的吴王,也许正在左右摇摆不定,或许只要有一个人加一加火,他就可能向皇位伸手。

    李恪不是一个沉寂的人,也许即使李治暂时把他的心收住了,但他以后为了权利,或者女人,或者什么别的,都会倒戈相向。

    (他当然不知道现代已经有个书友为李恪找好了坑,就在西伯利亚,或者欧洲,否则他肯定会下旨让李恪去欧洲发展地盘的,_)

    “吴王——”李治终于出了一声,高季辅心道,来了。

    “算了,高大人下去拟旨吧,朕累了,要休息了。”

    李治想了半天,还是没有定下心思,只好先放下,回去问问玄奘在说吧。

    高季辅站起身子,鞠了个躬,退下了。

    天色渐渐昏暗下来,李治撇开烦心的事,甩了甩头,暗骂一声,td,来古代一天就为他们烦了,自己竟然都不能好好的享受一下,这哪里是时空旅行来了,明显是当苦力来了。

    “小桂子,传上次的宫女小蜻蜓侍寝。”李治突然站了起来,朗声道。

    “是。”小桂子的眼中说不上是敬佩,还是嫉妒,应了一声,尖声喊道:“皇上起驾。”

    寝宫里因为满是蜡烛的光芒而显得暖暖的让人感到有些气闷,李治觉得他的手心里都是的味道。

    在走进这房间之前,李治还抱着以前自己找女人时的感觉,只不过皇上要找女人,是女的主动送上门来罢了。可一看见床上被裹着的朦胧的身影,李治才真正明白,女人在男人的心中是什么。

    女人一种责任!

    可就是明白了这一点,李治还是不会退缩,笑话,他是皇帝,他要的女人,谁也不能抢走。他老爸(就是已经去和耶稣喝茶的李世民)就抢了他大舅的老婆,那还成了古之明君,唐朝本是宫廷秽乱非常严重的朝代,他怕什么。

    轻轻的坐在床边,李治感觉自己的指尖都开始发热,轻轻的揭开盖在美人身上的薄薄的一层被,少女的酮体一览无余。

    李治真没有想到这个只是被自己随眼看到的宫女竟然有如此动人的一面。她的眼睛虽然闭上了,但细而长的眉尖上还是流露出了淡淡的哀愁和恐惧。

    也许少女真的会有独特的气息,李治只感觉飞腾的气流激荡着他的血液。用手轻轻的扶了两下那嫣红不堪的俏丽容颜,少女的身体猛然抖了两下,但也许她不知道,的少女做出如此动作,更会激起男人的本能,或者叫做野性。

    面对雪白的娇躯,李治的心里已经空空一片,他只知道,现在最重要的,不是江山,不是百姓,而是床上等待自己领引的迷途羔羊。

    一声颤吟,夹着痛苦,夹着甜蜜,象征这一个清丽纯洁的姑娘就此走向了另外一个人生的舞台。

    房间里的蜡烛忽明忽暗,照的床边墙壁上的身影一闪一闪。一阵春风吹过,蜡烛颤抖了两下,啪的灭了。

    一声声的喘息伴着不知名的哼声弥荡在房间内,李治毫不留情的发泄着心灵深处的,或许还有着潜藏的劣根性,他的动作,对于一个把初夜献给他的女子,根本就是摧残。

    “邦——邦——”

    更鼓的声音远远传来,已经是二更了。

    相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同样发生着人类最原始也最神圣的仪式。

    “爱我吧,我的王。”

    一声娇吟,让刚刚发泄过的李恪的心中重新涌起了的火花。

    “你个不满足的荡妇。”李恪笑骂一声,手又欺上了世界上最神秘的地带,少妇叮咛一声,双手揽住了李恪的脊梁。

    “恩——”

    一身发自内心的呻吟回荡在房间里,久久挥散不去。

    两个沉浸在爱欲里的人完全没有发现,房间里不知道什么时候来过一个人。

    “该死的李恪,竟然如此放肆。”

    杨雁坐在不知道是谁家的房顶上,手上的剑狠狠的披着放上的木梁。口中啐道。

    想起刚刚看到的情形,杨雁的脸上扬起了一片粉红,身体似乎都有些绵软。

    她也是二八少女,自然也懂得这些,况且其中一个人还是和自己有些血缘关系的人,这让杨雁害羞的同时别有一番滋味。

    “原来你是李恪的人。”黑暗的角落里,正在杨雁失神的时候,突然冷冷的传出一个声音。

    杨雁大惊,暗骂自己实在是太大意了,竟然连身边来了敌人都不知道。

    一纵身离开了房顶,杨雁执剑落在街道上,喝道:“出来吧,十一楼的楼主。”

    黑暗中一个身影一闪而出,那人一身黑衣,不过没有蒙面,月光照在脸上,露出他冷酷的面容。

    这个人当然就是唐风。

    唐风在李治与高季辅商量事情的时候,竟然发现这个杨雁竟然又潜入了皇宫偷听,他当然不能容忍她放肆入皇宫如入无人之境,当时就逼走了她,并跟着她出了皇宫。

    只是这个杨雁实在是太过狡猾,竟然设了局,幸亏唐风也是老江湖了,但还是被她甩掉了。

    唐风沮丧之余,就顺便来到李恪的王府夜谈,这王府他简直是熟的不能在熟了,自然直接就找上了李恪的寝室,却意外的发现了杨雁的身影。

    “你错了,我只是长安楼的楼主。”

    唐风的声音在漆黑的巷子里显得更加狰狞可怖。

    “哼,一个分楼主会有这么高的武功,你是皇帝的爪牙吧。”杨雁冷笑道。

    唐风也学她冷笑一声,“那又如何,谁又能想到大名鼎鼎的江湖冰仙子竟然是个偷窥狂,若只是偷窥皇宫要闻,也是常情,却连李恪的房事也去听,真是雅致的很呐。”

    杨雁脸上变的紫红,也不知是羞的是气的,二话不说,提剑就刺。

    “冰仙子何必拼命,在下可不想领教传说中的冰封九州,冰仙子继续吧,我走了。”

    唐风的轻功实在是了得,躲开了第一剑,声音还回荡着,人却已经不见了。

    杨雁收了剑,看着唐风消逝的方向咬了咬牙,半晌喃喃道:“让皇帝知道了更好,李恪,我要把你逼上绝路,看你回头不回头。”

    第二十六章 天下动荡非我错

    对于长安的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平静而又乏味的夜晚。而对于李恪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不爽的夜晚。

    “你干什么要打晕我的妃子,她只是一个女人罢了。”李治看着床前这个神出鬼没的妹妹,怒声道。

    杨雁不屑的瞥了李恪一眼,抽出长剑,用随身的绣帕擦拭着。

    “你真的好兴致,还在这里苦短,哼。”杨雁擦完了剑,收了鞘,戏谑道:“恭喜你啊,李治已经为你准备了几十个二八娇丽,只等着你进宫后给你享用呢。”

    李恪本来还有些不耐烦的神色突然变的郑重起来,凝声道:“你什么意思?”

    杨雁叹了一口气,状似不忍的道:“我的吴王,你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李治已经叫高季辅拟旨,准备对李泰出兵了。”

    这事李恪是知道的,他在宫里的耳目也很多,自然知道了这件李治并没有刻意隐瞒的事情。如今听她这么一说,眼球一番,道:“那又怎么样?”

    杨雁本来就冰冷的脸上越发的寒气袭人,声音却越发的娇嫩。

    “那你又知不知道,在后来对高季辅说了两个字呢。”

    “好自为之吧。”杨雁诡笑了一声,已闪身出了房间。

    李恪已经猜出了那两个字,他不怀疑杨雁会骗他。无论是杨家的子孙,还是唐家的血脉,都是最高贵的血统,这种人,可以在政治上用任何手段,但最不屑的,就是说谎。

    “皇上,你真的打算对我下手吗?”

    李恪对着那弯在黑云中穿梭的明月喃喃自语——

    同样的夜晚,同样的月色,同样的勾心斗角。

    “刘云,这是真的?”

    长孙无忌明显喜形于色,他早就等着这一天了,这回倒好,不用自己亲自动手了,李治既然已经活了心思,就肯定会有所行动,自己只需要在必要的时候加上一把火就好了。

    “大人,是不是要集合士兵,准备勤王了。”

    刘云跪着问。

    长孙无忌老j巨滑的眼睛转了两转,然后道:“不,皇上现在还在犹豫,我们最好去加把火,你找到虎狼,让他们制造一些假象好了,无论是真是假,皇上都会对李恪起疑。”

    “这人呢,只要你有这种心思,有时候就由不得他了。”

    长孙无忌似乎实在感叹李治的身不由己,又或是在说自己,就不得而知了——

    七月一日的清晨,李治早早的就从龙床上爬了起来,连续两天的“奋战”完全把他从低迷中拉了出来,也许男人就是这样吧,享受过征服的快感之后,才有精神做男人该做的事情。

    而这两天唯一令他有些不爽的就是杨雁竟然和李恪拉上了关系,李治不是怕李恪多了这样一个助手,而是怕杨雁和李恪有什么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若是这样,李治说不得也要效仿李世民一回了。

    反正他已经完全的抛下了世俗的束缚,道德,是用来约束百姓的,不是用来约束统治者的。

    李治突然有些开始喜欢封建王朝的制度了,至少你可以随心所欲,不用看任何人的眼色。

    今天是中朝的日子,也是李治正式下旨讨逆的日子,他知道现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两天他可不似旁人眼中的荒滛无度,暗地里,他已经秘密的令唐风传了三道密旨,分别调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景国公李道宗入京,说是参加李世民的葬礼,其实……

    李治在圣旨上就是直接指明自己的忧心,命两人带兵进京,并亲写了圣旨,附了调兵令牌,以李道宗暂时接管京城外围分别驻在太原、定州、文水的六万禁军。若京城有何异动,半天之内就可以赶到京师勤王,而以皇城的坚固,守上半天实在是稀松平常的事。

    第三道圣旨就是命还未正式接巡察使旨的民部侍郎殷天授,秘密将太仓之粮完全储备,以应急之用。

    其实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秘密完成的任务,太仓之中的探子也不知有几许,李治本来的意思就是告诉李恪,不要有异心。

    “皇上驾到!”

    李治今天第一次如此精心的穿了龙袍,并戴上了以前不愿意戴的皇冠。

    “我大唐开国之时,高祖就曾对裴寂说道:“隋末无道,上下相蒙,主则骄矜,臣惟谄佞。上不闻过,下不尽忠,至使社稷倾危,身死匹夫之手。朕忝为君王,日夜忧虑,若君臣上下相蒙,互不信任,那岂不是朝纲败坏,朝廷上下相蒙,百姓更然。我大唐岂不是要步隋朝后尘?”

    长孙无忌出班道:“皇上,太宗皇帝以直言纳谏定朝纲,自是防此。”

    “长孙大人此言差矣。”张行成也走了出来,对着李治拜了拜,又道:“若君清而臣昏,上明而下蒙,即使皇上在有纳谏之胸怀,怕也无济于事。”

    李治点点头,又道:“张大人有理,不过还是失之偏颇,若皇帝清明,而大臣昏聩,那这皇帝就不算清明了,既是清明,就应该拜贤臣以治国。养着一群贪官污吏,即使在想搏个圣君之名,怕也是枉然。”

    “各位大人,朕亦想效仿太宗纳谏之美事,但朕更希望众位大人能尽职尽能,整天只捕风捉影,那怎么算是贤臣!”

    说到这里,李治拍案而起,笑道:“前日竟然有人诬告吴王意图谋反,真是滑天下之大谬,三哥忠于大唐,怎是谋反逆贼。朕当时就怒斥他是小人。众位大人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