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永徽长歌 > 永徽长歌第32部分阅读

永徽长歌第32部分阅读

    实,滔滔不绝的河水甚至比岸边的沙子还要黄,在天上看,黄河真就如一条横贯了大江南北的沙带一般刺眼。

    可如今李治看在眼里的黄河,虽然也并非澄清碧透,但隐约能看得见河底的清澈度,让李治这个记住了母亲河字眼的人都有些激动,这才是真正的母亲河啊。

    “皇上,您看、”

    因为进入兰州的通道只有那么一条,所以李治如今正处在其中,在走几步,眼前的景象豁然开朗,就如同一下子从山林子里钻了出来一样,四周葱葱郁郁的山映在眼里。

    没错,在那个时候,兰州四周的山,确实还是绿色,虽然已经是初秋,但李治还是能看得出,这满山上下,都是窄叶形的树木,而其中最多的,就是松树。

    来到兰州,自然就不能不说说这里的父母官,兰州本是军事重镇,隋文帝时期对兰州尤为重视,不但在这里设郡,而且每年都是派亲信官员执政。大唐初期也是如此,不过自贞观年间,尤其是与吐蕃的关系大为改善之后,唐太宗李世民已经并不如隋文帝一样重视兰州了,而是把眼光放在了兰州在往西的甘州以及陇右地区。而对于这里派来的官员,也与大唐别的州府一样,并不在独自决断了。

    李治登基时自然也是按着这个规矩来的,只是几年前李治的一位叔叔亲口向李治求官,想到兰州,给的理由自然就是让李治最为欣赏的——种西瓜。

    实际上李治现在想起来,也觉得这个理由过于荒诞了,可向李治求官的人,还就是能让李治接受这么一个荒诞理由的人。

    说是一位叔叔,而非皇叔,是因为这个人并非李姓,这人名讳公孙大德,在历史上名不见经传,可在李家皇族是大大的有名,虽然在与武德皇帝评定江上,文皇帝治理贞观之治的时候,他很少参与,但几位皇族,如李恪,李泰都清楚,有这么一个叫公孙大德的人,总是在为他们办着明里不能办的事情,离间对手、暗下杀手、栽赃嫁祸等等见不得光的勾当,都有这么一人给办着。后来在李治登基之前,唐太宗为了新皇帝着想,就想将他办了,没想到这个公孙大德倒是聪明,自己跑到塞外一呆就是七八年,知道几年前才回到长安。

    就是这样一个人,提出了要一个小官的要求,李治还真拒绝不了。

    不过这几年与这个公孙大德相处了几次,李治都觉得这个人不错,年龄虽然五旬了,但为人爽快,还似乎有些看透了世事一半的清明,每次说话的时候,李治都会在心理暗暗告诉自己,这并非一个简单的人物,人自己也绝对不能过河拆桥,向这种人,若是你一直相信他,他终生都不会背叛你,可你若是中途觉得他是一个威胁而痛下杀手的话,一半他都有后招等着你。

    而公孙大德现在就是一个对大唐王朝忠心不二的人,只粗粗的扫了一眼兰州的概貌,李治就知道这个公孙大德并非单纯的只是到这里养老,而是在为自己准备着什么。

    难道你以为朕会到了用兰州来辖御塞外的境地吗?

    李治突然有些闷闷不乐,内心里他是非常自信的,他压根就没有想过被人打到兰州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在内心里,他也根本就不承认,自己能失败的让人打到这里。

    这是一个皇帝固有的尊严,也是一个皇帝开始犯错的征兆。皇帝也是人,也会在每一天的阿谀奉承中迷失自己,而李治当了十年的皇帝,能在大风大浪里坚持这么久,还算是个奇迹。

    所以有能手掌天下的皇帝,却不能有手托天下的皇帝。所以秦皇汉武英明半世,唐宗宋祖风马蚤一时,却不能长久。秦皇晚年暴政,即使如唐太宗的千古明君,也在晚年开始骄横起来。而李治如今,却比不上他们,这个时候开始犯错,也属平常。

    “皇上,您怎么到老臣这块来了。您看看,这——”

    匆匆赶来的公孙大德显然并不知情,只带了几个贴身侍卫,一看这个用金牌将自己引出来的人正式当今圣上,不禁目瞪口呆。

    只是他心里远不如表面上那样愚讷,皇上突然到访,所为何事啊?

    看得出皇上应该是微服,但随着皇上的数百打扮各异的御林军,却让公孙大德万分不解,来兰州,带兵干什么,带了也就带了,还带这么少的人?

    “皇叔,朕来兰州,只是顺路看看您老人家,年初的时候,您说要来这里种西瓜,朕就是想看看,这王爷种出来的西瓜,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李治依旧是一副温和可亲的笑脸,公孙大德也嘿嘿笑了两声,才躬身道:“皇上,请到府中。”

    李治点点头,走了两步,突然回头,冷冷的对着薛凌道:“去,将李道宗传来兰州见朕,给他一天的时间。”

    说者有心,听者也非无意。旁人不清楚,公孙大德还不清楚这李道宗是干什么的吗?皇上亲口让李道宗赶来兰州,目的可以说是昭然若揭。

    “皇上有什么可担心的事情吗?”

    在路上公孙大德一副眉头紧皱,似乎有什么难题不解的样子。李治知道他这是做出来让自己问的,可自己还就真的要问。

    “皇上,您对兰州是怎么看的。”

    公孙大德沉吟了半晌,突然问道。

    “兰州很重要啊,地理形势优越,天然的屏障摆在这里,所以朕才让皇叔来这里为朕守住这半壁江山的啊。”

    李治假装惊讶的表情骗不了公孙大德,他可是老油条了,自然对为帝之道一清二楚。

    “皇上真的是这么认为的?那就好。”

    公孙大德自顾自的讲话说下去,假装没有看见李治微微有些红润的脸。

    “兰州之前的那个刺史,实在是酒囊饭袋,将一个好好的兰州糟蹋够呛,说一句实话,若是皇上没有派老臣来这,这兰州,只能是大唐西部最昂贵的摆设了。”

    “皇上,你可知这一年微臣都干了些什么吗?”

    公孙大德微微有些激昂的说道。

    一三一 枢纽

    李治有些惊讶于公孙大德异于平常的语气,不禁接口问道:“叔叔干了什么吗?”

    话一出口,李治就在心里暗骂自己愚蠢,先不说自己说话的语气中所带着的怀疑,自己明明看到了兰州异于往常的军事化管制,却还在这里睁着眼睛说不知道,这实在是令人气愤。

    不过公孙大德只是激动了一下,眼神就突然暗淡了下来,那不是失望,也不是颓废,而是一种韬光养晦的眼神。李治对这种眼神在熟悉不过了。朝堂之上的大臣,哪一个不曾有过这样的眼神。从长孙无忌,到高季辅,甚至到被奉为大唐军神的李世绩,都曾经用这样的眼神对待过这位皇帝。

    “皇上您也应该看到了,老臣既然接下了兰州,就不能让这里荒废着,即使是种西瓜,也比成为荒凉的山地强的多。您说是吗?”

    公孙大德的脚步突然停了下来,转身指着四周的山道:“皇上您看,这四周,老臣擅作主张,违背了皇上以前关于林木保护的一些律条,将所有阔叶林木,全部砍伐掉。这样有利于阳光的直射,您说是吗?”

    那时的兰州,不,是几乎所有的地方,空气都是特别的清新,若是现代,在兰州中心站着,看见远处山上的树的种类,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李治当然清楚公孙大德这是为了什么,阔叶林中易于藏人。可兰州处于守势,基本上不可能在林中埋伏,于是索性将阔叶林都砍了,这样一目了然,即使敌人到了山中,也能看见,以便于提前防御。

    不过李治有些怀疑,若是让敌人杀到山的内侧,这兰州还有守的必要吗?

    “对了,皇上去过甘州没有?”

    又继续走了一会儿,公孙大德似乎是想起了什么似的,躬声问道。只是发泄了一下,他就回过神来,立即将自己的位置摆正,站在自己身后的,非是别人,而是当朝天子。

    李治于是就把在李府发生的种种异像说了一遍。他想听听公孙大德的意见,说不定这个“地头蛇”,还能知道些他都不清楚的情报。

    李治想的的确没错,公孙大德没有沉默多长时间,就凝重的说道:“皇上,这事儿还要从长计议,如皇上所说,那臣就能推断,那个柳柔儿,似乎是吐谷浑的小公主。”

    “你说什么?”

    李治大惊失色,他既然定了借刀杀人之计,自然对周边小国了如指掌,而夹在吐蕃和大唐中间的吐谷浑,李治更是盯的很紧,可他却没有听说过,吐谷浑的王族里,竟然有一个要嫁到大唐边陲掌管家中的公主,而且从自己观察的情况来看,这个身份相当的隐秘,但公孙大德既然知道,李显得自然也应该知道。

    这就有问题了,苛扣苛捐杂税,只能说是贪污,却不能说不忠,可是与别国的公主接触如此之近,这其中可就不简单了。

    “皇上,您只能住馆驿了。”

    看李治站在馆驿前发呆,公孙大德轻声道:“皇上,老臣在这里没有大的宅子,只是与一些瓜农住在一起,哪里的条件太差,人也太嘈杂,皇上尽管住在这里,老臣吩咐他们以最高的待遇伺候着。”

    公孙大德话虽然说的动听,还似乎有些委屈,但李治怎么看他的脸上都写着j计得逞四个大字。可怜自己千山万水就跑来看他,竟然练一个住处都不给。

    李治虽然想的“很远”,却不知道这公孙大德确实没有大宅子,他这一辈子就从来没有一个固定的住所,所以即使如今身在兰州安定下来,依然改不了跑东跑西的习惯,而他也不是很有钱,就买了几件小房子,而那房子,给皇上来住,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

    因为已经是秋天了,庄家也大多都收了,如今的兰州城,呈现出一副悠闲自得的派式。李治和公孙大德从城外一直走到馆驿,中间还经过了两处比较繁华的闹市,虽然是绕着走的,但李治眼睛一扫,就能看得出来,这里百姓的生活作风似乎有些眼熟。

    “倒是没有想起你这儿风水宝地。”

    公孙大德有些得意与皇上的无奈,正准备吩咐下人,皇上突然低声喃喃了一句,吓了他一大跳。

    “皇上,我这儿可是紧巴巴的,没地方放您的破烂。”

    李治突然笑了,一脸j诈的看着公孙大德,直到他无奈的垂下头,才嘿嘿笑出声来。

    “你这里刚刚合适,公孙大德,你就应该说嘛,何必等朕看见了,想起来和你说了才办呢,这样你的功劳可就没了。”

    李治突然沉默了起来,心中开始计算得失。

    其实也没有别的,像公孙大德这种人,怎么可能不清楚皇上亲自来西部边陲的目的?这后面有着怎么样的利害关系,他如何不知。皇上一提起,他就明白了,皇上是看上了兰州的地势和这里相对封闭的人文环境,而这样的环境,用来存储一些暂时还不能曝光的东西,自然要远比那些大山更节省人力,也更加安全。

    但是如何这样,兰州这一段时间肯定是要封闭的,那兰州所受的影响就比较大了。

    “你不知道,朕还真是将兰州忘掉了,若是早想起来,很多事情就好办了。如今后勤,可真是托了朕的后退了。”

    李治说话的语气有些失望,又有些为难。

    奇兵好用,这谁都清楚。可谁又知道,为了准备异常奇袭的效果,李治付出了多少呢。

    其实按着李治的想法,是准备光明正大的找个理由和吐蕃开战的,毕竟吐蕃不是小国,即使奇袭奏效,也只能先挫其锐气,对后面的战事影响并不大。

    可若单单是吐蕃,也就罢了。但突厥在一旁虎视眈眈,若大唐不拿出点厉害给他们看看,一旦吐蕃花了大价钱将突厥拉进来,那大唐可就不好过了。

    当然,两线战争也在李治的考虑之内,可能分而击之,自然更好。

    这些天李治派出的探子着实不少,不是探听别国的情报,而是查看大唐境内,尤其是在西方做官的人,有哪些有私通里外的嫌疑。有了嫌疑的地方,后勤运送都要绕着走。

    丝绸之路一共三条路线,其中最短的,也是李治试用最多的,可那边风险着实不小,动用的人多了,被发现的几率反而增大了,而最远那一条经过的地方更是鱼龙混杂,其中个势力派别的都有,只有途径兰州的中庸之线最为恰当。而且兰州往东,都是陇关地区,正是李家发家的地方,那可是老地盘了,正宗的革命根据地。

    与关陇士族的纠纷,只是上层建筑,也就是朝堂之间的政治纠纷,与老百姓大多没有什么联系,陇关这一带确实是朝廷中最为照顾的一带,这毋庸置疑。

    “皇上,对于甘州,老臣倒是有一言,不知皇上喜不喜欢听。”

    正想着,公孙大德的话又勾起了李治的注意力。

    一三二 吐谷浑的跳板

    公孙大德说了一句李治平常听得最多的话:“皇上,不知您喜不喜欢听。”

    看皇上点头默许,公孙大德眼珠转了一下,才又道:“皇上来兰州,肯定是听到了甘州的一些风声。这点说实话,老臣也并不是很清楚,所以皇上想到我这里求策,那可真是找错门路了。”

    公孙大德似笑非笑,看皇上不置可否,知道皇上心中有自己的看法。但皇上有皇上的心思,他有他自己的心思。虽然两种心思可能并不相同,但却有着同一目的,所以公孙大德也没有什么好顾虑的。

    “我大唐虽说关税很轻,但甘州三百余户胡人,每年所缴纳的税银,想必皇上是会算的。只是如今正是多事之秋——”公孙大德顿了顿,有着重说道:“对,是多事之‘秋’,甘州水在深,若是皇上这条蛟龙想折腾,那恐怕也是会翻起滔天巨浪,很多人都不清楚,当然,其中也包括甘州李家,当今圣上圣明至斯,根本就不是哪一朝的懦弱君主所能比的。他们也太小看了皇上的手段,想当初——”

    李治咳嗽了一声,公孙大德嘿嘿讪笑两声,缩了缩舌头,他若是将以往的事情就如此在明面上说,皇上还不把他活剐了。说不定第二天早上,兰州城的百姓就会发现他们的父母官,曝尸荒野,抑或是神秘失踪了呢。

    “你说说,对甘州,你到底知道些什么?”

    李治倒是真想知道一些内幕,他已经下达命令,让手下的唐风,和所有秘密组织都关注甘州这一块,力求将里面最深的内幕都挖掘出来,可这毕竟是需要时间的。如今时间说紧不紧,但说宽裕,也不太可能。没有人否认,大唐最适合动武的时候,就是秋天所有的庄稼全部收拾停当,这个时候所有的府兵都空闲出来,用来征战最好不过。

    “那个柳柔儿,据老臣所知,是从小就被送到甘州的,,又被一个胡姬养大,但几年前,老臣抓住了一个可疑的探子,您知道的,用了点不光明的手段,得到了这条消息,于是老臣就请求来驻守兰州,一是为皇上打造一个坚实的西方屏障,二呢,就是看看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哦?那你说说,他们想干什么啊。”

    李治剑眉一竖,疑道。

    实际上李治并没有把柳柔儿看在眼里,她身后的支柱实在是太轻了,吐谷浑这样一个小国,实在是勾不起李治的兴趣来,就算是其中真的有什么阴谋,李治也不害怕。无论如何,他国小式微,肯定不会公然与大唐为难。尤其是在这刚刚发展了些文明的古代。

    “老臣就怕是她想找我大唐的麻烦。”

    公孙大德说了这句话,果然看到皇上脸上的不以为然。这也在意料之中。

    “皇上也许认为柳柔儿一股小风,刮不起大浪啊。”

    略带嘲讽的空气让李治不禁闷哼了一声,说话声不禁高了许多。

    “那你认为她能翻起什么大浪来。吐谷浑年年向我大唐称臣纳贡,朕就不信,他能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

    公孙大的也有些火急,强压着怒气,依然恭敬的道:“吐谷浑自然不入皇上的龙眼,可若他的后面,有人撑腰呢。”

    李治猛然一摆手,示意公孙大德不要在说了。

    是啊,若是有人给吐谷浑撑腰,就如同自己在给突厥旁的几个小国撑腰一个,李治是知道的,这些小国的君王大多目光短浅,稍微诱之以利,他们就能给你卖命。而若是吐谷浑也这样被别人买了,给别人卖命呢。

    “皇上,用奇,不只是我大唐才会用的,吐蕃的禄东赞,似也是一个人物呢。”